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3年,黑龙江省轻工业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快了结构的调整,生产速度从低谷中回升。全系统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0.3亿元,扣除制糖因素影响,比上年增长0.2%,完成基建技改投资4.16亿元,开发新产品1000多种,其中有12种填补了国内空白,121种填补了省内空白,新产品增加产值7.6亿元,占全省轻工业总产值的12.5%,新增利税1.14亿元。全年完成科研项目17项,其中有5项填补了国内空白,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省轻工系统在改组联合、专业化协作、集团化经营、区域化合作等方面取得进展,多数企业在内部实行了多法人、多主体、分级核算、独立经营,实现增产增收。省轻工业厅在逐步完成甜菜糖业集团功能、发挥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全国乳品批发市场、省乳品交易中心和乳业集团总公司,对促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起到了推动作用。省直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轻工业系统发展第三产业289项,从业人员达29272人。
    加大扭亏增盈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啤酒行业抓住市场销售快、销量大、价格稳、效益好的有利时机,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全年生产啤酒76万吨,比上年增产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利润7130万元,比上年增长63.7%。制糖行业加强内部管理,生产期各糖厂均24小时满负荷运转,创出近10年来生产最好水平。产品销售工作上,吨糖平均销价2513元,比原定最低保护价提高313元,增加效益1.6亿元。兴办第三产业155个,剥离生活福利部门和辅助车间206个,分流人员7751人,减少临时用工9836人,精减内部机构200多个,全行业减亏3亿元,比上年减少亏损53.6%。全省轻工业有21户企业盈利在100万元以上,亏损50万元以上的29户企业(不含糖厂)中,有11户减亏。全年轻工系统共实现利税44934万元,比上年增加28523万元,增长173.7%。
    深化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在省直和11个地市所属473户企业中,有320户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132户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99户企业实行了内部机构改革。全系统有24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试点,11户企业模拟三资企业运行,6户企业被兼并,12户企业由于扭亏无望被关停,4户企业破产,部分中小企业实行了国有民营或租赁。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1993年,有90户企事业单位获得边贸委托代理权,其中4户获得自营权。全系统共完成出口交货值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出口品种38种,比上年增加8种,全年创收2000多万元,其中哈尔滨市轻工外贸实现利润850万元,省轻工外贸公司实现利润800万元。1993年,全系统吸收外资3000万美元,“三资”企业达到35户,比上年增加13户。
    强化经营管理,企业素质明显改善。全系统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率为1%,综合节约价值达8000万元,其中煤炭、电力及主要原材料等实物价值2100万元。全省乳品行业生产的全脂奶粉,统检合格率为80.9%,比全国55.2%的合格率高出25.7个百分点。食糖在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大型和中型糖厂砂、绵糖4个第一名全被我省获得,还获得2个第二名和2个第三名。在强化营销的工作中,产品销售和货款回收速度加快,全系统共实现销售收入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0.3%,产成品资金占用16.36亿元,比上年减少3.1%。 (孙 凯 姚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