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轻工系统扭亏增盈成效显著
近年来,因受原材料和能源涨价、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哈尔滨市的轻工业生产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被动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市轻工业局与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扭亏增盈。进行产品结构、产业调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平板玻璃、铝板材、首饰、不锈钢制品等20多种畅销产品的产量,增加产值近亿元;减少肥皂、手表、日用玻璃等10余种平销和滞销产品的生产,限产产值达5000多万元;开发了洁白三棵针牙膏、二次碱锰电池、浓缩杀菌洗衣粉等105种新产品,其中有35种填补了省内空白,有6种填补了国内空白,新增产值8150万元,利税1500万元。1993年,全局系统新办第三产业75个,从业人员2100多人,实现经营额3700万元,利润达300多万元。哈尔滨保温容器总厂,制笔总厂和制锅总厂都进行了易地改造,并在原来的老厂区搞房地产开发,兴办第三产业等,既活化了资金,又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局系统有4个企业完成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哈尔滨制锅总厂、哈尔滨印刷二厂进行了国有民营的改革试点。产权制度改革后的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普遍好转,黑又亮日用品有限公司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利润计划,职工的收入也比上年增加了63%,市印刷二厂比上年同期减亏59万元。1993年,哈尔滨市轻工系统减亏幅度达39.6%,生产和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和14.6%。 (孙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