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工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黄金工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省黄金管理局局长 陈国力
1993年由于一些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加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全省黄金工业经受了市场经济的巨大考验,机构改革及黄金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对各级黄金管理部门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全省黄金产量曾一度出现欠产的被动局面。但是,经过广大职工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战胜了资金短缺、物价上扬等种种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省实际产金完成计划的117%,比1992年增长11.6%,创建国以来最好水平。直属企业完成计划118%,地方企业完成计划的119%。乌拉嗄金矿不仅产金量居全省直属金矿首位,而且超产幅度大,产金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4。按各单位实际产量计算,黑河金矿、兴隆金矿、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黑河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及国营农场总局等单位也都不同程度地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1993年在有关政策变化较大、资金到位较晚的困难条件下,全省黄金基本建设仍然完成投资5858万元,建设4只采金船、6座砂金露天采选厂和3座岩金采选厂,共新增生产能力196.3公斤/年。截止1993年末,全省完成储量40.6吨,其中:砂金19.6吨,岩金20.9吨,均超额完成储量任务。铁力市大安河和嘉荫县平顶山两个岩金矿已为矿山建设利用。1993年全省黄金系统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黄金管理部门科技进步奖,有3个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全行1993年实现利润比1992年增加2180万元,经济效益有较大增长。1993年全省黄金系统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上迈出较大步伐。年初,省黄金管理局在哈尔滨成立东龙经贸公司,随后又分别在绥芬河、满洲里开设了办事处,加上黑河的边贸公司,以哈尔滨为中心,以东北北部3大开放口岸为窗口的边贸格局已初具规模。黑河金矿、黑河采金船工程公司在黑河分别建立了十几个贸易公司;乌拉嗄金矿、兴隆金矿在呼玛建立了贸易公司,桦南金矿力图进军绥芬河口岸,黑龙江省黄金系统边境贸易正在向纵深发展。为了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黑龙江省黄金公司提出贸易实业化,加速将单纯的边境贸易转向对前苏联的国家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先后与俄罗斯东北黄金公司、白俄罗斯卡玛斯汽车厂签订了合作开发嗄鲁河金矿资源、兴建汽车配件公司合同。同年8月,黑龙江省黄金管理局又派出考察团赴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洽谈合作开发该国黄金资源。它标志着在边贸中积累了经验的黑龙江黄金行业又闯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黑龙江省黄金系统从以砂金为主到砂、岩并举,从单一黄金生产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国内市场到边贸市场直至远洋市场,正在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为今后黄金企业的全方位的开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