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城市建设综述

1993年全省城市建设出现了规模大、标准高、速度快、效益好的可喜局面,开始步入超常规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大中城市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综合开发、系统改造和配套建设,建设规模和档次有了很大提高;资源型城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注重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城市整体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小城市着眼未来,提高档次,加快建设速度,城市总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沿边、沿线等口岸城市立足改革,吸纳外资,完善功能,城市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全省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50多亿元,用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在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黑龙江省建委被授予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建委;佳木斯、牡丹江、绥化、阿城被授予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1993年城市供水总量增加803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增加90公里,比上年增长2.7%;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增加2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城市燃气用户增加25万户,比上年增长16.4%;城市高级、次高级道路面积增加1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城市环卫车辆增加60台,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场)增加5座,城市植树647万株,城市公交车辆更新303台。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全省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政府重视城市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城市人民政府把城市建设要服务于、服从于改革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思想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筑巢引凤”的认识更加明确,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建设中,各市政府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力图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许多城市还把城市建设纳入市(县)长任期责任制,保持了城市建设的连续性;市(县)政府把城市建设纳入为人民办好事实事的重要工作日程,保证了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立法和行政执法。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的规章有《黑龙江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和《黑龙江省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同时,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维护城市绿化,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通知》,省建委制定了《黑龙江省实施(城建监察规定)办法》。从而提高城市建设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了规划管理工作,树立起规划行政市管部门依法行政的绝对权威。
    三、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资体系。各地面对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市场,结合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投资体制改革。除依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外,还充分利用地方财政投入、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城市地下水资源费、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环卫有偿服务费、社会集资、国内外贫款、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收入等多种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外资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哈尔滨市在“八路五桥”工程建设中,除政府投资、贷款外,还把城市综合开发效益费,土地有偿转让费,在籍车辆路桥建设费,新增车辆增容费,小客车线路、牌照拍卖和乘客路桥建设费投入工程建设,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城市总体功能。
    四、建成一批大中型重点工程项目。1993年,各市在修改完善城市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安排了一批关系到振兴地方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急需的工程建设项目。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哈尔滨市投资4.8亿元,扩建改建了二、三、四水厂,并扩建了嵩山、平房供水加压站,铺设输配水干线32条计98公里,新增供水能力33.2万立方米;齐齐哈尔市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建设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的浏园水厂,已经形成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能力,实现向市区日供水2万立方米;阿城市新建一座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水质优良的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6.8万立方米,可以保证2010年城市用水的需要。哈依煤气工程进展很快,到1993年底,已铺设长输管线247公里,敷设市干支管和庭院入户管600公里,用户室内管道安装20万户。8月份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煤气厂投产,年底实现供气20万户。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哈尔滨市投资8.4亿元实施“八路五桥”工程,11月7日建成通车,做到当年设计、当年动迁、当年施工、当年交付使用;齐齐哈尔市投资6000万元,建成全省最大的永安立交桥,解决了零公里附近车辆经常堵塞问题;牡丹江市投资4000万元,建成东光立交桥,不仅工期短,而且工程质量好;佳木斯、北安、密山等市也分别建成了地道桥和立交桥。牡丹江市又新建了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专门处理医院有毒有害的废弃物,解决了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