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筑业综述

1993年,全省建筑业在深化改革中得到了稳步发展。
    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有了良好的开端。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条例》和《实施办法》开始转变职能,努力为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齐齐哈尔市建委就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企业自主权等提出了16项措施,清理废除了与《条例》相悖的四个文件,废止了8枚公章。齐齐哈尔市建工局给企业下放了11项权利。牡丹江市建管局加快了政府转变职能的步伐,经市政府批准,“三定”方案已付诸实施。企业的机构设置、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保制度、劳动用工等方面的自主权,都得到了相应的落实。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开始起步,施工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建设部制定了《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1993年7月第一批总承包企业资质就位。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哈尔滨铁路局工程总承包公司获国家一级总承包资格。省建委可自行审批的二级以下总承包企业,各地正在申报中,这将使全省建安企业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承包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组织机构。在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上,重点抓了项目法施工。一是项目经理的培训,举办了十期培训班,六期已结业,培训项目经理520人。二是引导施工企业推行项目法施工,涌现了一批典型企业。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思路明确,力度加大。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大幅度调整了计划利润率,平均从原7%调整到了10%,使企业利润率水平基本接近社会利润率水平,调增利润率以后,全省施工企业约增加收入1.2亿元。此外,按照机械台班费用实际构成的情况,将现行定额机械台班费用调增40%。
    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管理得到加强。《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0月1日正式实施,它标志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并从抓苗头入手,开展了全省性的质量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了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劳保统筹覆盖面扩大,劳动工资改革继续深入。1993年,全省已有13个地市60个县(市)的劳保统筹工作全面起动,参加统筹管理的施工企业已达584家,其中国有企业145家,集体企业439家,占参加统筹管理总数的96%,离退人员已达32585人,全年预计收缴劳保基金698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通过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提高了职工的工资水平,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更加贴近市场工价,为企业创造了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同时重点抓了在建筑行业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到1993年底,建筑施工企业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已达90%以上,高于全省工商企业工效挂钩面不足30%的2倍。
    此外,业主负责制,项目报建制,建设监理制等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开始推行,目前全省已成立监理公司36家,对45个大中型项目实施了监理,有效地发挥了投资效益。施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行多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9.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国有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2.5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实现利润3.95亿元,比上年增加54.4%;上缴利税4.9亿元,比上年增长8.4%;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加快,质量稳步提高,海伦糖厂、新华电厂三期工程、西沟电站、北黑地方铁路、佳纺二期工程等一大批工程投产使用,增加了全省经济发展后劲。 (高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