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3年,哈尔滨铁路局在客观困难大、制约因素多、工作任务重、标准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局干部职工以超常的工作,使全局工作又取得新进展。
    一、深化改革,落实《条例》,企业开始按市场经济进行机制改造
    1993年,哈局积极贯彻《国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精兵简政,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组织研究黑河~绥化间国铁与地铁联营;改革博林、高岭子等支线的营运方式和管理办法;深化企业内部承包,对站段继续推进综合指标管理与考核,对多经企业、工附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承包;进行了工资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实行了干部聘用、聘任制度,进一步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全面实施新会计制度;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等,整个企业从组织结构、经营方式、资源要素配置上,开始面向市场,走向市场。
    二、严明纪律、挖潜提效,运输生产创出新水平
    1993年,哈局缺车少货达到了历史最严重的程度。他们根据铁路工作特点,狠抓分界口交车管理和装车方向管理,严肃运输纪律,强化集中统一指挥。运输部门深挖货源,细推车流,创造了月补欠80万吨,日装8691车的历史纪录。机务部门加强机车运用,平牵较上年提高1.7%。车辆部门不断提高检修质量,货车定检热轴率全路评比名列前茅。工电部门确保通畅。货运部门载重超计划0.3吨。客运部门组织加开加挂,全年加开加挂5555辆次,多运旅客49.3万人。全局换算周转量完成1041亿吨公里,超计划1.5%,比上年提高2.5%;运输收入完成48.3亿元,超计划5.0%,比上年提高6.7%,创历史最高纪录。
    三、严格管理,落实标准,安全、路风取得新成绩
    1993年,安全、路风成为贯穿哈局全年工作始终的两大主题。在安全管理上,全局开展“岗位达标,重点攻关,百日双无”活动和冬运期间大规模检查抽查,有效地控制了不安全因素。在安全硬件建设上,基本做到计划、投资、责任到位,较好地完成了建设计划,加大了安全系数。全局实现了936天无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的历史最好成绩。在路风建设上,全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部署,集中力量开展了整顿路风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分片包干,先后有2000多名干部深入重点部位帮助指导整顿工作。各单位也从管理入手,清项目、查依据、对标准、定规范,全局清理了182项收费项目,停止了88项。在此基础上,路局还制定了9个办法、7项规定,规范了企业行为。坚持实行挂牌服务、收费公开、群众举报3项制度。先后召开省市170多家重点企业和新闻单位参加的座谈会,聘请社会各界路风监督员1946名,强化了路风的内控和外控。严重路风事件比上年减少50%,取得了整顿路风的阶段性成果。
    四、开拓经营,工程、工业、物资、设计等部门再现生机和活力
    工程、设计部门面对新形势,按照路局的总体要求,一方面挑起局内生产建设重担,全年完成投资185389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0.7%,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年初确定的局内22项重点工程全部按计划完成进度。一方面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局工程总承包公司进入全国首批一级总承包企业行列。局房地产开发公司业务拓展到大连、广州、海南等地。哈工程一处走向市场,全年自揽工程占全年施工价值的三分之一。齐工程一处承建国外工程8784万元。哈、齐工程二处和两个设计院也用承揽的外委设计弥补了自身任务不足。工业部门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增强了竞争力。局工业处全年销售产值达218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物资部门坚持宗旨,优化服务,克服困难,拓宽渠道,全年供应物资16亿元,为计划的179.4%,较上年增长77.5%。
    五、发展实业,承包经营,“三经”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3年,哈局“三经”系统全年新办实业型企业183个,开发新项目320个,85%的企业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使整个系统经营结果好于上年,全年销售收入达16.5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提前实现“八五”经营目标。外经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全年经济技术贸易总成交额达2.74亿瑞郎,实现利润3618万元。集体经济在哈、齐、牡三个分局选择了5户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并对全局集体企业按规模和效益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果。集体经济全年经营总收入达13.1亿元,实现利润4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4.3%,安置待业和二次待业青年近8200人。
    六、普及提高,争先创优,科技教育又获新成果
    1993年,全局有29项科技成果通过局级鉴定,38项成果获局级科技进步奖,32项成果获局级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奖,3项成果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奖,取得技术专利3项。由哈局研制的列车监控记录仪和TN515内燃牵引车通过铁道部鉴定。新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局安排2700多万元用于第二代红外线联网、安装列车运行监控记录仪、通用机车信号、防误办报警、车辆防溜顶等新技术。哈局科技成果在全路推广产值达485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职工教育坚持“主动适应、主动服务”方针,全局创建部级标准化教育室4个、局级10个、培训工人196700多人,为计划的105%;培训干部17200多人,为计划的114.9%。专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有3所中专进入部成人中专评估A级系列,2所中专进入省级重点中专评估行列,9所技校有5所被命名为省级重点技校,其中齐齐哈尔、绥化司机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技校。
    七、注重教育,开展活动,精神文明结硕果
    1993年,全局广大职工弘扬主人翁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做贡献,出现了比学赶帮的工作局面。在全路进京进沪客车、较大车站评比中哈尔滨站、齐齐哈尔站保持文明站称号,17/18、39/40次连获红旗,哈尔滨、齐齐哈尔货场在全路货场评比中分别获十连冠、九连冠的好成绩。全局涌现出16个局级文明单位标兵、25个局级文明单位和密山站刘金山、哈客运段林洪儒等一批先进典型。佳木斯列车段列车员任凤英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
    八、注重实效,多办实事,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各部门一齐动手,42个生活基地建设按计划推进,新建住宅10500户。哈局建局以来第一次大面积连片开发、配套建设的沙曼小区住宅已于去年10月建成。全年完成68项边远地区生活水电工程;新建、扩建、改建公寓5处,增加床位230张;扩建中小学19所,竣工13所,二部率由6.2%下降到4.0%;扩建托幼园所1处,增加床位120张;改扩建医院、卫生所5处,并为生产一线卫生所、保健站增拨高于以往一倍的药费,组织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巡回医疗。生活供应车超计划为沿线运送生活必需品,全年为职工供应农副产品344万公斤、夏菜110公斤、冬菜4000万公斤、冬煤45万吨、液化气6300吨。继续开展考工考绩择优升级,调整了企业性工资,按政策提高了部分津贴标准,全局职工年人均收入比上年提高30.6%。 (玛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