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为沿边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省邮电管理局局长 陈永有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边陲,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沿边经济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以省会哈尔滨为龙头,以黑河、绥芬河口岸开放城市,以及沿江、沿线地区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适应这一需要,1993年我省邮电部门保持了邮电通信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全网通信能力大幅度增强,网路技术层次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一年来,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建成了1327公里的长途光缆干线,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4万门;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5亿元,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通信能力及经济指标提前7年实现了在1980年基础上翻三番的战略目标。
    第一,立足省情,统筹规划,集中全力构筑省内长途通信干线。黑龙江居全网末端,省会偏南,多年来,省内通信紧张,省际“瓶颈”限制严重。1993年,在邮电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局组织建设了京沈哈光缆干线省内段工程。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580公里光缆敷设。光缆干线投产以后,我省将形成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省际通信出口,一期可开出电路9180条,可以解决黑龙江省际长途通信紧张问题。在省内干线建设方面,我局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局部地区开展了光缆的应用实验。1992年,建设了省内第一条光缆干线——哈尔滨至五常光缆线路。并分别采取架空和直埋两种方式,以进一步检验光缆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1993年,赊购韩国光缆,完成了省会沟通东部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和北部哈尔滨—铁力共747公里光缆敷设和设备安装。其中哈尔滨—尚志、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鸡西段已经投产。为从整体上提高全省长途传输水平,充分发挥干线效益,各地市局在省局的统一规划下,自筹资金,省局给予一定补贴,开展了以地市为中心的区域长途网建设,年内有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大兴安岭、鹤岗、双鸭山等6个网开工建设,全部采用数字微波设备,投产后可开出电路4080条,此外,还完成了沈长哈数字微波扩容和哈大齐数字微波干线建设。哈尔滨卫星地球站一期工程通过部级验收。大规模、高层次的干线建设,促进了长途网路结构调整,疏通能力大幅度增强,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增加长话业务电路5180条,累计达到1.59万条,完成长话业务量1.45亿张,比上年增长122.2%,超过全国水平38.5个百分点。
    第二,坚持超常规、高起点的发展方针,加快市话网改造步伐,整体推进全网科技进步。1993年,全省继续加快了市话程控化改造步伐。为解决资金和设备不足问题,省局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资金融通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设备,保证了市话建设的需要。截止1993年底,全省利用外资总额达1.6亿美元。1993年,全省重点进行了地市程控交换机扩容,启动了县局市话网改造工程,率先实施程控化的主要是沿边口岸和经济较发达的市县。年内41个局完成了市话扩容和改造,投产交换机44.5万门,新增长途自动交换设备9300路端,累计达到2.28万路端。64个局进入全国自动电话网,占总数的79%。市话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1993年市话放号20.6万部,居全国第10位,总户数达到60万户。实现市话收入4.2亿元,占电信收入的47.8%。
    第三,根据社会通信需求层次变化的实际,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抓紧规划、建设新业务网路。年内建成了8个900兆赫蜂窝式移动交换局,全省13个地市和部分县开办了移动电话业务。省内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PSPDN)建设,从业务预测、市场开发入手,合理规划网路、容量,加快运作速度,形成了960端口的通信能力,发展用户403个,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年新增无线寻呼用户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3.1%和265.6%。全省及部分大市局开办了电话信息服务和语音信箱业务。邮政建设和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达1.27亿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完成了哈尔滨邮政枢纽、齐齐哈尔邮政分拣中心建设,新增作业场地10.6万平方米,增开13条干线邮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邮政管理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邮政储蓄余额达到38.46亿元,收入突破1亿元,居全国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