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农村金融工作迈出新步伐

1993年,经过行、社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实现了总行下达的各项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两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组织资金工作有新进展。在社会资金分流严重、资金体外循环增加的不利情况下,全省行、社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千方百计扩大资金来源,遏制了储蓄一度下滑的被动局面。到1993年末,行、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90.6亿元,比年初增加24.9亿元,增长15%。其中,农业银行储蓄余额达8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增长16.8%;信用社储蓄余额达6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亿元,增长18%;行、社储蓄分别比计划多增1.9亿元和2.2亿元。
    二、优化信贷结构迈出新步伐。在支持农业上,按照中央要求及时足额发放了粮食预购定金贷款,并发放了14.1亿元的农业贷款,支持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为我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上,增加了贷款投放,全年纯增乡企贷款7亿多元,超过省政府规定的乡企贷款比例10个百分点,重点支持了乡镇工业小区、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星火计划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并对销路好、见效快的乡村大豆加工企业注入了较多资金,拉动了全省乡镇企业产值的增长。到年末,全省行、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49.3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全年信贷收支相抵,净投放33.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9亿元,保证了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农副产品收购等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需要。
    三、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工作呈现新局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农业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收购农副产品不给农民打“白条”的要求,认真落实省政府确定的收购资金包干责任制,保证了农业银行承担的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督促企业和财政资金的到位,并逐企业抓好落实。全年共增加收购贷款38.2亿元,是前两年的总和。在粮食、烤烟、甜菜、亚麻、羊绒毛、蚕茧等农副产品收购上,保证了在农行开户企业没给农民和农场打“白条”,各级党政和广大农民都很满意。
    四、整顿农村金融秩序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开展了对违章拆借资金和自办经济实体的清理整顿工作。到年末,全省农行系统共撤并自办的各类经济实体50个,脱钩62个,有132名领导干部辞去了在实体中的兼职,并从实体中清回贷款2855万元。经过清理整顿,农村金融秩序明显好转,资金分流现象受到遏制,乱集资行为得到控制,保支付的困难大大缓解,有效地集中了资金,保证了农村资金的重点需要。
    五、经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两次调整利率的不利情况下,各级行、社一手抓增收、一手抓节支,全面加强了经营管理工作,逐级落实了财务包干责任制,实行“三包两挂一奖”办法,全系统形成了层层重视经营效益、人人关心经营成果的新局面,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各项指标全面实现,总行下达的利润计划圆满完成。
    六、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党中央做出开展反腐败斗争决定以后,各级农业银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总行的部署,深入开展了反腐败斗争。通过深入贯彻执行“约法三章”,以贷谋私等不正之风受到了有效遏制。查处大要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发动群众举报和强化监督检查,共立案查处2000元以上的经济案件21起,涉及金额118.8万元,其中万元以上大要案19起,严惩了腐败分子。广大干部职工的反腐意识明显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常力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