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迅速

1993年全省各地物资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以上档次为目标,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各级物资部门新建各类生产资料市场18处,新建经营网点418处,使我省物资部门和物资企业兴建的各类生产资料市场总数达109处,经营网点(不含专业公司)2683处,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市场网络。
    哈尔滨市物资局提出“巩固、提高、发展、完善”的市场建设方针,对已建成的市场,着重在加强领导力量、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秩序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现有市场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同时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兴建了煤炭批发市场、第二钢材市场和以远期合同交易为主的“哈尔滨商品交易所”等4处市场,使哈尔滨市生产资料市场总数由1992年的14处达到16处。鸡西市物资局本着“建设市场,搞活流通,服务产业,振兴经济”的指导思想积极培育和建设生产资料市场,自筹资金60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物资城”,当年建成并当年投入使用。城内商品展厅、露天市场、暖库存车、货物储运、现代办公、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完备,集汽车、机电金属、建材、化工、木材为一体,融全民、集体、个体经营为一家,计划建成九个专业市场。黑河市物资局与工商局、储运公司联合兴建了一座占地14万平方米的“黑河进口物资交易市场”,填补了长期以来我省边境口岸进口物资无固定交易场所的空白。中国北方木材批发市场进场交易的企业达688户,比1992年增加200户;1993年成交木材269.2万立方米,成交金额19.9亿元。为了使中国北方木材批发市场进一步上档次上规模,1993年投资300万元,装备了60台与国内市场联网的微机,为下一步开展规模化远期合同交易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不断发育,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促进了社会大流通的发展,缓解了我省缺钢少铁的紧张状况,有力的支持了生产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二年来通过市场引进了省外钢材70多万吨。二是为开发我省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中国北方木材批发市场开业以来在成交的木材总额中,出省木材230万立方米。三是在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引导企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市场预测,信息服务,促进了生产企业参与竞争,调整产品结构,1993年通过我省生产资料市场销售的省内产品就达10多亿元。四是由于场内交易的不断增加,流通秩序逐渐好转,交易行为得到相应的规范。 (张树义 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