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深入改革 推动经贸工作
坚持深入改革 推动经贸工作
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刘国良
1993年,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工作,始终把经贸体制改革作为实现经济工作战略升级的根本动力。在国际市场不景气,国内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各种制约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省的对外贸易锐意改革,战胜困难。边地贸进出口实现196947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0.7%,比去年同期增长53.3%。批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087个,合同金额170737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和11.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64个,合同外资9046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和128%。接受国外援款协议金额191万美元。利用外国政府贷款10078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为中心城市,以绥芬河、黑河为“两眼”的经济开发区、沿边经济合作区和大通道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为活跃黑龙江对外贸易,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行了地(市)县外贸体制改革。将地(市)经贸部门的编制,地(市)县经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县级外贸机构向实体转变。截至1993年末,全省地市的外贸机构(除七台河),都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还继续把500万美元以下的三资企业经营审批权下放给地市,并对条件成熟的9个地市,下放了批准证书签发权。在外贸企业中,大胆改革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使省工艺进出口分公司、佳木斯粮油公司和省轻工进出口分公司、省医药进出口分公司,成为外贸系统模拟三资企业,落实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转换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省经贸委驻大连、秦皇岛、深圳、广州4个办事处也由服务型的事业单位向经营型的企业实体转化。
——解决一般现汇滑坡问题。省外经委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对外贸易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抓住省直外贸、工贸公司等创汇大户共同寻找对策。二是抓大宗骨干商品出口。针对大豆、玉米出口货源流失、运输难的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了价差补贴,加强了运输协调,扭转了被动局面。三是积极申报计划配额指标,抓好配额和许可证商品的出口。增加了棉坯布、锯材、石蜡、人参等16种计划配额商品计划外配额指标;还追加了红小豆、薇菜干、荞麦等主、被动配额指标。四是对涉及几个部门、单位的大宗商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铁路部门优先安排出口商品运输计划,银行部门优先安排收购资金,货源单位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安排货源。五是为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向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为27家生产企业和地市经贸公司申请了现汇贸易经营权。六是充分发挥三资企业出口的优势,努力引导三资企业多出口、多创汇,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加强招商工作为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推进对独联体跨国经济技术合作,发挥黑龙江省驻独联体国家办事处的作用,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发挥现有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率先在对独联体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1993年黑龙江省签订劳务、工程合作项目402项,合同金额68212万美元、为1992年152140万美元的44.84%,输出劳务27519人次。其中劳务合作合同238项,合同金额12701万美元,14934人次;签订工程合作合同164项,合同金额55511万美元,12585人次。签订对外投资项目200项,合同金额5692万美元,外方投资2868万美元。
劳务人员所派往的国家为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新加坡、美国、新西兰、阿根廷、科威特等。工程承包的主要项目为建筑工程、劳务合作。经济援助30项,总金额191万美元。签订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52项,合同金额10078万美元,比1992年增长7.7倍。签订技术引进项目3项,合同金额139万美元。
——利用外资。在我省投资的有港澳、台湾、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资来源不断扩大。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项目中,生产型项目占总数的70%以上。外商投资的地域已由省城向全省各地辐射和延伸。从全省利用外资的布局上看,14个地市都有利用外资项目。外商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增加较快。1993年新批项目中总投资超过500万美元以上的有83项,其中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有61项,1000万美元以上有22项。最大的项目是哈尔滨第三电厂与香港新时代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总投资2.1亿美元,外方投资5217万元。1993年批准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715项,合同外资金额99336万美元,比1992年56915万美元增长74.5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962万美元,比1992年13167万美元增长74.39%。其中批准合资项目990项,合同外资金额6440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779万美元;批准合作项目32项,合同外资金额54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26万美元,批准独资项目688项,合同外资金额239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21万美元,批准补偿贸易项目5项,合同外资金额33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6万美元。1993年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2779万美元,是1992年4213万美元的3倍。
——发展对外贸易。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扩大独联体、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努力扩大欧洲、北美、台湾市场,积极向非洲、北美、中东、太平洋市场延伸,建立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外贸企业在搞进出口的同时搞好工贸,农贸、技贸、内外贸的结合。通过现汇与易货贸易结合,扩大出口能力,并努力提高出口商业质量。1993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305358万美元,比1992年283248万美元增长7.8%。出口商品收购额49.67亿元,比1992年78.02亿元下降36.25%。出口额188422万美元,比1992年183111万美元增长2.9%,是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0.47%,占全国出口额的2.05%。居全国第10位。
进口额116916万美元,比1992年100137万美元增长16.75%。进口商品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俄罗斯、港澳、美国、日本、德国的进口额为103789.1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8.77%,进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直升飞机、卡车、钢材、铅、废钢,自卸车、小轿车、柴油、化肥、推土机、挖掘机、微型电子计算机、明太鱼、木材、农药等共17种。
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97480万美元,占总额的83.37%,其中机器设备43185万美元,占总额的36.94%;生产原料54295万美元,占总额的46.44%;生活资料6260万美元,占总额的5.35%,其它13176万美元,占总额的11.29%。
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砂糖、服装、玉米、羽绒服装、大豆、耐火材料等6种,出口额6072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2.22%,出口额在1500万~5000万美元的商品有牛肉罐头、煤炭、棉布服装、植物性饲料、棉针织品、亚麻细布、革皮服装、日用工艺品,皮鞋、木材、棉涤纶服装、抽纱、裘皮服装、筷子、中药、中式糖果、棉布、毛巾织品、动力机械、亚麻等21种,出口额53041万美元,占总额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