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3年科技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1993年科技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省科委主任 何 琏
    1993年全省科技战线,围绕科技经济一体化、推进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总任务,按照省科委党组提出的“转、改、干”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大庆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进展顺利,已初具规模。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8.5亿元,利税1.18亿元,分别是去年的2.6倍和3.2倍,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3家。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通过国家科委的验收,将列为重点国家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达3.5亿元,利税6500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办起的高科技园投入资金2.7亿元,外资1000多万美元,外资合同18项。在牡丹江市5个企业开展的“高新技术角”试点进展顺利,劳动生产率为母体厂的3至5倍。全省各地市也都出现了竞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好势头。今年安排的省级和国家级火炬计划28项,其中已落实22项,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年开发省级新产品424项。植保新药病毒A、CO2↓保护焊机、纤维素酶等一批项目年产值都达到了千万元以上。
    农业科技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做出新贡献。为期七年半的中日科技合作“三江平原农业综合试验站”项目圆满完成,公布了中日合作研究的12个课题、105个子课题的成果,其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按期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第三年的任务,示范面积43万亩,粮豆平均亩产比“七五”期间提高59.2%,经济效益提高110%,提交了76项可供推广的适用技术成果,培训农民技术骨干7362人次。完成了37个省级攻关项目,选育出8个农作物新品种;“稻田立体开发技术”提高水田经济效益4至5倍,最高亩收入上千元;“提高种羊出种率的研究”、“牛胚胎快速冷冻技术研究”大大推动了全省养牛、养羊业的发展;果汁系列发酵乳饮料、小麦麸皮保健药品等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推动超常规发展乡镇企业方面,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促进了乡企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993年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轻化工、中小型装备等产业共安排省级星火计划60项,落实资金2381万元,其中乡镇企业项目占一半以上。“肉羊扩繁及配套技术开发”项目已在兰西、海伦、绥棱、集贤等地建立5个示范点。全省已有优质公羊1000只、母羊9000只,年出栏5万只,产值1500万元,新增利税300万元。为了提高乡镇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在全省共举办家禽、养鱼、食品加工、轻化工、财会、企管等培训班近千期,培训各级星火人才7万人次。
    科技扶贫工作又有新的进展,投入100万元继续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到1993年,拜泉县科技扶贫项目共获经济效益8212万元,全县社会总产值比包扶前的1989年增长22%,乡企产值达2.73亿元,比1992年提高64%,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达850元(上年520元)。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多渠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点围绕农作物优质、高产和工业生产节能降耗,共安排105个项目,完成情况普遍较好。农业推广项目以大豆增产技术为龙头,大部分项目都已超额完成推广任务。ABT生根粉推广面积达到594.7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覆盖省内68个县,取得经济效益5.5亿元。工业推广工作继续加大规模强度试验,以“冷凝水闭路循环节能技术”为重点,在粮食系统全面推广的基础上,向轻工和其它行业扩散,已在60家企业推广,实现纯效益1000万元以上。1993年向国家推广计划输送成果20项,被选中10项,占国家推广计划的8%,名列前茅。
    加强了全省技术市场建设,扩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渠道。省常设技术市场举办了6次专业技术交易会;哈、齐、牡、佳、大庆、鸡西等市新建了常设技术市场和科技商品一条街;在全省农村已成立协会、学会、研究所等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5000多个。全省技术交易额达7.9亿元,居全国第十位,比去年增长了46.1%。全省已有12个地市、20多个县成立了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省市(地)县三级技术市场管理体系。成立了黑龙江省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完成了《黑龙江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的起草工作。同时培训了140名技术经纪人。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一是重点抓了试点工作,开展了科研单位向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科技先导型企业发展的试点工作。二是加强了中试基地建设,强化了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1993年投放经费170万元,支持了15个科研单位的中试基地建设。从1990年起,已累计投入经费800万元,贷款3000万元。科研单位利用中试基地开发新产品176种,产值达1.7亿元。约有10%的科技人员进入了中试基地,促进了科技人员分流。三是抓好组建重点试验室工作。1993年投入170万元支持了三个重点实验室建设。已累计投入支持资金620万元、组建了8个重点实验室,为保持我省在部分科技领域的优势、增加科技储备、稳定基础研究队伍做出了贡献。
    科技外事与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为我省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取得新进展。科技外事工作在与7个国家签定的10个科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又同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韩国科学财团和瑞士比纽玛公司签定了科技合作和经贸合同,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全年审批科技交流合作项目186项,组织327名科技人员出国考察。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05个(其中独联体37个),聘请了国外技术、管理专家217人(其中独联体104人)。同时,除继续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实习培训外,重点抓了各类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工商企业和业务管理部门派出培训人员160人。与加拿大科学家共同研究的优质春小麦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在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方面,重新组建了科教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职责任务,加强了领导力度。完成了《科教兴省中期阶段总体实施方案》修订和细化工作,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制定了科教兴省工作指标评价体系,为科教兴省的考核评比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科教兴省战略思想已经程度不同地进入各级领导的决策范畴,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有明显的提高,“科教兴农”、“科教兴工”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上半年对为期三年的创建科教兴农示范县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向全省推出了绥化市的效益型农业、拜泉县的生态农业、同江市的外向型农业、龙江县的农科教结合、桦南县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绥滨县和海伦市的与科研院所高校密切结合等六个模式供全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