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村科普工作深入发展

1.深入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第五届科普之冬活动重点在农村,围绕“培训、推广、效益”的主题,共组织科技培训66441次,受训人数336万,举办各种形式科普讲座、报告会12125班次,科普展览1396次,放映科教电影、科普录相26212场次,观看人数达121万人次,印发科普资料、图片220余万份,累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4020项次、工业新技术3064项次,参加活动人数为610多万,创造经济效益2.1亿元。2.巩固发展科普村、科普乡镇。全省已建成科普村4554个,科普乡(镇)410个本年度评选出93个省级先进科普村和30个先进科普乡(镇),并进行了表彰奖励。这项活动已经纳入了省文明村、镇建设规划。3.开展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全省共评选出各级农业高产大王和能手22392名。在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中,全省342018农户应用和推广了由他们自己实践总结出的适合本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实用技术。省、地(市)、县各级大王共举办大王经验传授班4122期,833352名农民参加了培训,掌握大王2~3项实用技术的已有1131470户,创造经济效益1.04亿元。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以大王为核心的各种技术经济实体不断增多,正朝着系列化综合配套服务,实现产、供、加、销一条龙方向发展。4.巩固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省现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6028个,其中层次较高的协会有249个,全省入会农户为43890户,共有会员219549人,1993年开展科技活动11937项,举办培训班22068次,培训2502112人次,创造经济效益3561万元。1993年省科协评选和表彰奖励了90个省级优秀专业技术协会和10个省明星协会。5.提高农函大教育质量,培训农村技术骨干。农函大第六期招收了1.5万名学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1993年加强了以面授辅导为中心的各项教育管理和生产扶持工作,提高了办学水平和学员学习质量,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脱颖而出,不仅成为科学致富带头人,而且还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6.积极兴办科普服务实体,增强自身活力。1993年全省已兴起地(市)、县(区)、乡(镇)科普技术服务实体1000多个,其中松花江地区、佳木斯市和双鸭山市创办的科普技术服务实体,对增强科协活力、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能力起了重要作用。集贤县已创建县、乡科普实体30多个,为发展地方农业进行综合系列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闵世忠 李树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