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松嫩平原科技攻关与开发
1993年我省三江——松嫩平原区域开发工作,是按照国际科技合作、国家科技攻关、省内技术开发三个层次开展的。
1.“三江平原农业综合试验站”项目圆满结束。该项目从1985年开始,经过中日双方7年半的共同努力,1993年3月19日圆满结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①合作期间共引进66名专家,引进研究设施、机械设备、分析测试仪器等,总价值7.3亿日元。②培训了技术力量,壮大了科技队伍。先后选派34名科技人员赴日培训。③合作期间中日双方共开展了12个课题,105个小项目的研究,创造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
2.“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松嫩一一三江平原中低产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共设40个子专题、132项研究内容,参加攻关单位47个、科研人员648名,建立起13处试验基点。已完成前三年的攻关任务和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个试区(绥化、宝清、富锦、依兰、海伦、八五○农场、八五三农场和吉林省大安、公主岭)已初步成型。攻关面积达10.4万亩,示范面积43万亩,试区粮豆平均亩产比“七五”提高59.2%,经济效益比“七五”提高71.5%,人均收入比“七五”提高100%,提供了76项可供推广的适用技术,并创办了19个技术服务体系,共创产值367.4万元,经济效益82.3万元,培训农民技术骨干7362人次,并已初步建立起攻关—示范—开发—推广—科技服务一条龙服务体系。
3.省内技术开发项目效果显著。1991-1993年度三江——松嫩平原农业技术开发项目体现了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共完成开发面积71.3万亩,提供技术开发成果22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2项、省内领先水平6项。截止1993年底,完成了“沼泽与沼泽化湿地”、“半干旱盐碱地区”、“低湿易涝区”、“山区半山区效益型农业”、“岗地白浆土区技术开发”和“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综合开发模式”等6个类型小区综合技术开发模式。22个小区三年粮豆总增产2.58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04亿元。人均收入达929.8元、比“七五”提高61.4%,培训农民技术骨干6.79万人次。上述项目的开展,对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省各类型区农业综合发展探索了有效途径。 (三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