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气象工作综述

省气象局本着“一业为主,兼营多业,协调发展”的方针,全省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全面展开。1993年底,80%的地市气象局和局直各单位形成了基本业务、科技服务、综合经营三大块业务,并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近半数县气象局科技服务有发展,综合经营有项目。全省气象队伍从事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的人员已占总数的25%。省和13个地市、97%的县(市)地方气象事业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或安排了经费指标,基本建立起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和渠道,保障了地方气象事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省局先后制定下发了有关支持性政策、运行机制原则意见,加强了结构调整的规划、设计工作,基本达到稳住主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的目的。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迅速。(1)以决策服务为重点的公益服务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年初多数台站准确提供的“春旱,盛夏无大汛,有阶段性低温”的长期天气趋势预报,为各级政府超利避害、组织防灾抗灾提供了决策依据。许多市县调整作物布局,控制晚熟品种种植,采取抗低温、促早熟措施,减轻了干旱、低温寒照等灾害天气影响。为了扩大社会公益服务领域,6个地市气象局开辟了区域县站天气预报电视节目,许多台站增加电台、电视台天气预报次数,改进公益服务形式,受到群众的欢迎。(2)森林防火气象服务成绩显著,省台和林区台站精心制作火险天气预报,监测林区火点,为扑灭大兴安岭“4.17”、黑河“5.15”森林火灾提供准确及时的风、降水、温度预报,组织高炮人工降雨作业,为全省连续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做出了贡献。省局、省台和黑河地区局被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先进单位称号,4名同志受到表彰。(3)为农业服务工作深入发展。各级台站积极开展农业15项、林业12项生产系列化服务,加强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根多壮”农业增产技术和啤酒大麦引种等12个项目开始形成规模效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继续保持较高准确率。农村气象服务网向纵深发展,18个县市气象警报网实现对讲化,50%县市农村气象服务网向村延伸。为了加强农村气象服务网管理,省局和省农委联合制定下发了管理办法。为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组织了10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59个县市开展了738次高炮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业,累计受益农用面积9000多万亩。(4)专业有偿气象服务创收比上年增长25%,受到服务用户好评。
    以建立微机广域网为重点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省气象台至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的干线和到部分地市气象局的话路专线已开通,通信速率达到9600bps;7个地市气象局建立了微机局域网,7个县站完成微机远程终端建设,大幅度地增加了信息量;全省台站气表制作实现集约化微机处理;省气象台预报业务平面一体化改造土建工程正在进行。
    台站基础业务质量稳步提高。地面测报错情率全年平均0.7‰,探空6项质量全部达到国家局规定的标准,9名同志实现测报连续260班无错情。天气预报质量提高,大台区域预报指导能力增强。按计划完成各级下达的科研课题75项,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学术活动和外事学术交流活跃,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水文气象专家、学者访问省局并进行学术交流。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加强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忆创业、讲传统、比奉献”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台站双文明建设竞赛活动继续深入开展,80%的县站“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建设达到省局规定的标准,76%的局、站获地方政府评定的“文明单位”称号,37个局(科室)评为全省气象部门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或先进单位。涌现一批先进个人。 (李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