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工作综述
到1993年底,我省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128种,共发现矿产地2947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1种,其中当年新探明的7种。在全国占第一位的矿产有8种,除石油外,其余7种全是非金属。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约为23258亿元。全省现有各类矿山企业8321个,从业人数95万人,年产值达27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8%、居全国第二位,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1993年在深化地勘经济改革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使我省的地矿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
一、全面完成地质勘查计划。1993年全省完成地质报告58份,提交可供详查的重要矿产地5处,完成了矿产储量计划,提交砂金远景储量8.42吨,为计划的114%。探明铜矿储量10.9万吨,为计划的109.4%。完成列入国家计划的地质报告4份。特别是在大兴安岭林区中部的呼玛县鸥浦盆地找到一处千万吨的大煤矿,缓解了我省东煤西运的局面,为解决林区“以煤代木”,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地质找矿提前完成了“八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基础地质工作计划,其中完成1:5万区调2025平方公里;11:20万区调6092平方公里;1:20万化探5056平方公里;1:20万重力4387平方公里。完成机械岩心钻探10736米,为计划的178.9%,完成地质市场钻探20110米。
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1993年审批矿产和地下水勘探报告12份,完成了全省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及储量统计工作。制定印发了《黑龙江省关闭矿山地质报告审批办法》。开展了矿产资源对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论证工作,分析了我省现有资源的状况,预测我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我省的矿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省计划、规划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发布了1992年“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年报”,为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建设规划提供了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了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工作。1993年办理国营矿山采矿登记52个,全面完成了采矿登记工作。全省已制定“三率”指标的国有矿山280个、占应制定的75.1%,考核215个、占应考核的76.7%,集体矿山已制定“三率”指标的811个、占应制定集体矿山数的59.8%,已考核429个、占52.89%,个体已有87个制定“三率”指标、占应制定的60%,已考核71个、占81.6%。矿山年检工作得到深入开展,全省有矿山8321个,已年检6509个,占各类矿山总数的79.1%。各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被地矿部矿管局列为全国首位。1993年我省组建了矿产监督员队伍,已有国家级监督员21人、地方级监督员33人。
四、环境地质监测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合理开发利用我省的地下水资源,1993年完成了5个市县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察。审查验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环境综合研究报告”等7项研究成果,其中一项达到国家先进水平、两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完成了我省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继续开展了哈、齐、牡、佳、五大连池市及松嫩平原、萝北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新建了4个国家级监测点,完成了黑河、绥化、鸡西、伊春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任务,监测点总数达到387个,其中国家级占21个。建立了“矿泉水技术评审委员会”,对全省的矿泉水实行了统一管理。
五、加强了对地质勘察的行业管理。我局认真执行和强化政府行业管理职能。1993年全省受理勘查项目申请115项,审查登记发证97项,为地方经济建设主动服务,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地方地质项目30多个,有些已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黑龙江省五常市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探,经过工作预测可开采资源为15万m3/d,是建立特大型供水的水源地,已纳入地方水资源规划。齐齐哈尔市矿管处把矿产勘查和开发做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来抓,对地质勘查统筹规划,地方自筹资金150万元,加快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速度。 (魏荣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