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综述
1993年省社会科学院共承担国家课题7项、省重点课题10项、院重点课题12项。全年完成专著30部、编著34部、论文221篇、调研报告12篇。科研选题增加了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的内容,突出了对本省经济建设的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问题、县域经济问题、股份制问题;基础理论主要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政治社会学,同时加强了新兴学科的研究。
为提高科研效益,该院加强了科研管理。(1)基础学科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现实服务的途径,使科研面向社会、走向实际,进行跨学科研究;应用学科一方面研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与企业、实际工作部门联合,共同研究省内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打破体制界限,实行与社会联合办所,组建非编制性的研究中心,不是以学科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活动。(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时看全面贡献、不偏重单一因素,即不只看结果,而且看科研全过程,把荣誉与贡献统一起来。(4)聘请院外、国外知名学者为名誉研究员,以扩大学术影响,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
为深化改革,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评价机制进行了初步改革。一是改变重量轻质的倾向,二是变评价的单一性为评价全面贡献。对成果的评价从观点、资料、价值、效益、方法、社会反映,以及资金、设备的投入等多种因素上进行;对科研人员从知识、能力、水平、成果、外语、贡献、劳动态度、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考核;提高评价主体的素质的鉴别力,提高评价机构的权威性,评价的结果是肯定贡献,调动积极性,使荣誉反映贡献,贡献获得荣誉。这些改革措施已在科研管理中贯彻执行。
该院继续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扩大合作领域。国际交流方面,共接待国外来访18批43人次,出访16人次。国内交流方面,与有关单位联合举行了“台港东北经济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参加全国和省内组织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主办了地方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会议,院领导赴南方五省市社会科学院考察交流社会科学的改革问题。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抓青年科研人员的培训,建立青年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中心,设立青年科研人员科研基金,组织新学科研究,并召开了有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人员参加的跨学科青年学者联谊会。
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加强图书管理。《学习与探索》突出刊物的探索性、时代性,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为发稿重点,增加经济研究版面,该刊被评为全国“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政治理论三个学科的“核心期刊”。《龙江社会科学》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理论性、信息性、应用性,办刊方式灵活,影响在逐步扩大。《黑龙江年鉴》内容结构设置更加合理,质量不断提高。图书馆不断增强为科研服务意识,全年采购图书326种、1126册,完成了《馆藏总目》的外文部分,并开始使用微机进行编目,加强了国际国内的图书资料交流,举办了“图书精品展”。 (么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