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1993年,全省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新台阶的能力。
一、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按计划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加快推进。1993年,全省30%的人口地区开始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全省“两卷”评估验收工作开始启动,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50%的小学、55%的初中达到规范化学校基本合格的标准。全省基本消灭中小学一级危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中小学生流失,使中小学流失率分别控制在8%和2%以下。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有46%的县基本实现了学前一年教育。特殊教育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68%。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达到54.1%。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有较大发展,独立设校的民族职业中学4所。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校招生3.3万人,在校生达9.6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3.1%。1993年,全省扫除青壮年文盲8.36万人,青壮年文盲下降到2.95%,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达597万人次,企业职工全员培训率达43.5%。省属各成人高校招生1.89万人,比上年增长了18.7%,成人中专招生3.6万人,比上年下降16.2%。1993年全省教育经费总计16875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4.9%;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12.97%。完善了德育工作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严格按照《德育大纲》要求普遍得到加强。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广大教师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为贯彻执行《教师法》奠定了基础。教育服务经济建设能力增强,在“科教兴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了行政监督职能,围绕考风考纪问题等监督检查和综合治理,促进了考风考纪明显好转。进一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清理中小学不合理收费21项,清退不合理收费184.68万元。
二、贯彻实施《纲要》,制定全省教育发展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对全省教育形势进行分析,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按照《纲要》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贯彻实施<纲要>的意见》,对“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制定了到本世纪末,全省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目标。到2000年全省教育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与全省经济科技实力和政治文化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规律,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达到并保持国家规定水平,某些地区、重点学校的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0%以上;省属高校在校生达到7.7万人,全面实施“2855工程”;提前完成扫盲任务,到1998年,全省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8万人,中小学教师90%以上达到合格标准,80%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学历达标,90%的高校教师达到硕士或研究生水平。
三、教育改革力度加大,取得新成果
各级政府对当地教育的统筹力度明显加强。基础教育在巩固和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县级的统筹管理权,强化地市、县政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加强政府统筹和产教结合、企校结合、一校多制的办学模式。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主办骨干示范学校,其余以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为主的办学体制。全省已有34所农职业高中与农民中专合办,大多数职业高中与企业建立了联合协作关系,中专教育部门、学校、地方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以深化招生、收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调整学科、专业、层次结构,积极发展面向第三产业、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需要的专科教育。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和深化,哈工大以教学、科研与生产、开发并举,实行“一校两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全省影响极大,得到中央领导、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教委的重视,在全国引起深刻反响。成人教育,进一步强化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地方、部门职责。中心城市成人高校的联合有了新进展。牡丹江、齐齐哈尔两市已确定了所属成人高校的合并方案,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管理干部学院的调整方案1993年已全部落实。以农村教育和职业岗位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深化,高校、中专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分配由计划分配逐步向供需见面、自主择业方向过渡。高中会考顺利实施,已完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办法,为明年全省高中阶段的会考和与高考的衔接做了充分的准备。高校国家任务招生计划与地方调节性招生计划结合顺利,通过合同委托和自费生等形式扩大了招生规模,保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高教事业发展速度。中专的招生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引入合同委托招生形式,发挥中专人才培养潜力,打破了过去人才培养局限本部门的束缚。成人高校的“三生”(预科生、应届生、有实践经验考生)招生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并首次进行了第二专业教育和招生与招工相结合的改革试点,将自学考试形式引入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加快了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步伐。
1993年,教学领域的改革在各类教育中积极展开,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学制改革,课程建设的改革顺利进行,小学在继续扩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和“三算”教学等改革的同学,突出抓了“愉快教育”的试点和推广。高中、职业中学、民族中学、中等技术教育、师范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的改革试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由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已上升到政府统筹、“经科教”结合的新阶段,成为“科教兴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点上开花、面上扩展、整体推进”的方针,衙点放在扩大典型市、县和学校的幅射作用,大范围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经省政府和国家教委批准,齐齐哈尔市被确定为地区级国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支持“九小龙”实现“两个率先”,将阿城、尚志、海林、穆棱、富锦列为省级实验县。1993年我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已达到17个,燎原计划“示范乡”由150个发展到250个。农村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有了更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在试点城市起步,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改革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其它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改革,为下一步深入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教育科研、科技工作有较大进展。在中小学、中师和高校开展的教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奖励对于调动广大教师教学、教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1993年,全省高校取得科技成果500项,评选出优秀教学成果奖180项。 (毕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