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述

1993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推动下,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若干具体问题的决定》和省人大《黑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全省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全省中等技术学校80所,毕业生15702人,招生数24608人,在校生46818人;技工学校220所,毕业生33295人,招生数34523人,在校生104561人;职业中学436所,毕业生4538人,招生47774人,在校生123219人。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重由上年的52.9%提高到54.1%。全省职业高中招生科类结构有较大变化,工科、农科与上年比较有所下降,工科下降13.7个百分点,农科下降22.3个百分点,体育、财经政法比例分别上升了10.3、3.9、2.7个百分点。职业高中专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普通中专财经、工科、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势,其中以财经专业招生增长最快。积极推进《条例》的落实。1993年,全省深入贯彻省人大《黑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落实各项内容,提高执法的自觉性。贯彻《条例》突出政府统筹,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兴办职业技术教育。鸡西市为了强化政府统筹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职教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落实和监督全市职教规划、办学审批、就业安置、政府执行等工作,全方位抓《条例》的实施。目前,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已实行了“五统筹”,即以市计划部门为主,统一全市招生计划;以教育部门为主,统一组织招生工作;以财政部门为主,统一经费标准,疏通经费渠道;以劳动部门为主,统一对毕业生的技术等级考核;以劳动、人事部门为主,统一对毕业生的安置录用。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企业合作,行业配套,结构合理”的职教新体制。为了积极推进《条例》的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调整了专业结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落实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松花江行署及五常、木兰、肇东、讷河、宝清等市县根据当地实际,分别制定了贯彻《条例》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
    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校办产业迅速发展。1993年,全省农职业中学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利用省职教专项贷款103万元,扶持15所农职业中学基地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补充、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项目的引进。大力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企教合一、以职养职的路子。目前,全省职业中学实习基地和校办产业已达6000余个,固定资产5700万元,总产值近亿元,创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全省中等专业学校建成实习基地和校办产业达233个,集资创办了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性经济实体——省隆中有限公司,固定资金1900多万元,总产值5000多万元,创经济效益490万元。全省技工学校校办产业创产值4644.22万元,向国家纳税221.31万元。有13所学校24种产品参加了1993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办产业产品展销会,深受用户欢迎。
    深化改革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1993年,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从今年起,提出编制招生来源计划与国家和各地经济对毕业生的需求相适应,把招生来源计划与毕业生去向、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适当照顾边远、少数民族和文化薄弱地区。引入合同委托招生形式,扩大招生规划,发挥中专人才培养的潜力,提高办学效益,打破过去人才培养局限本部门的束缚。在部分学校实行了招收赞助生的措施,对于缓解学校经费不足、满足社会急需人才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分配,逐步向供需见面、自主择业方向过渡。技工学校的招生工作也不同于往年。今年是实行由过去指令性招生计划转为指导性计划招生的头一年。招生工作的特点是把招生计划与专业(工种)设置、招生对象放权给学校和学校的主管部门。招生与分配坚持三定向原则,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安置就业。面向乡镇企业,农、林、牧、渔委托代培,学生毕业后哪来回哪去。调整专业结构,加强骨干学校建设。1993年,城市职业中学面向第三产业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时开办了微机财会、涉外财会、旅游、导游、宾馆服务、外经外贸、外贸俄语、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外省经常来要人,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黑河、虎林、绥芬河等边贸口岸的职业高中,根据边贸经济的急需,开设了彩扩、摄影、西餐烹饪、外文打字、旅游、导游等专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农村职业中学在开设一产专业的同时,兼顾了二产、三产专业,拓宽了专业服务方向,向农工商、种养加一体化的路子发展。1993年,对20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进行评估,促其上条件、上水平、上等级,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使其成为振兴当地经济的龙头学校。经过全面评估,这些学校基本达到了40条标准,受到国家教委检查验收和充分肯定。目前又有齐市六职、五常农高、密山职教中心、鸡西一职正向国家级重点校的标准迈进。中等专业学校在全国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原省部级重点中专中的邮电学校、省建筑工程学校、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大庆石油学校、哈尔滨电力学校等5所中专学校被推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毕德来 张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