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黑龙江省体育工作综述
1993年,全省体育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群众体育保持了继续发展的好势头。全省城乡共有1500万人参加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农村、职工、老年人、伤残人体育工作均有新的起色。学校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为76%。我省拥有的体育先进县(22个)在全国排名第五位。行业管体育、社会办体育出现了新的局面。我省有63个单位、30名个人被国家体委评为1993年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全部由我省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特奥会代表团参加了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五届冬季特奥会,共获金牌16枚、银牌1枚、铜牌3枚,总成绩列50个参赛国的第三位。
竞技体育在部分项目上有新突破,整体水平有所下降。1993年,我省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160枚、银牌151(1/2)、铜牌156(3/4)枚。女子跳远运动员姚伟丽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预赛中以7米01的成绩突破7米大关,成为亚洲第一个跳过7米的女子运动员,并创造了亚洲纪录。速滑运动员宋臣在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中,力克群雄,摘取了500米桂冠,这是继1963年我省运动员罗志焕首次夺得男子速度滑冰世界冠军后又一个世界冠军。小将杨春嫒在女子速度滑冰500米比赛中,战胜了冰坛名将叶乔波。由于1993年竞技体育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省体委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10个做出突出贡献的体委之一。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我省代表团有19个项目203名运动员取得了决赛权。在决赛中获得的总分为345.5分,在全国排名第十四位,比上届上升了三个位次,完成了“15·12”的总分目标。在本届赛会上获金牌数很不理想,冬夏项目加在一起只获得金牌4枚,列金牌位次第二十二位,比上届下降了十二个位次,反映出我省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体育改革稳步推进。为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缩短战线,向奥运会项目靠拢,我省体育项目由原来的28项调整为23项,并将其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向社会化过渡项目3个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在训练单位实行教练员全员聘任制,同时对训练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聘用和聘任。在聘任教练员和聘用、聘任训练单位领导班子时,引入风险机制和竞争机制,实行经费投入与训练效益挂钩的投入产出的经费管理办法。
申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工作获得了成功。1993年12月2日在科威特举行的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作出决定,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由中国哈尔滨市举办。至此,申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获得了成功。这是省委、省政府、国家体委、中国奥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对加速我省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对于我省的体育事业,尤其是冰雪运动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朱德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