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宾 县

  县委书记:辛万金
    县人大主任:乔忠仁
    县政协主席:徐秉权
    县 长:朱清文 1973年3月-1979年11月任宾县常安乡学校教师、乡革委会主任、呼兰师范学生、宾县一中团委副书记;1979年11月-1990年8月,任县委宣传部干事、新立乡党委副书记、书记,县农委主任;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90年8月开始任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县长:董学文 负责常务
    副县长:蔡沙敏 负责财贸
    副县长:王恩华 负责工交
    副县长:肖建春 负责农业
    副县长:郑淑琴 负责文教
    【概况】 1993年宾县人民认真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93年社会总产值实现1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6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国民收入6.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26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6万元。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新建2万吨水处理厂,改造拓宽了城镇道路,市话装机容量达到3000门。成功地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1993年宾县对67户国营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18户,吸纳股金1106万元。当年上交股金413万元。产权制度改革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企业发展渐入佳境,亏损下降,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生产开始启动,县域经济出现良好转机。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93年宾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深化农村经济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断强化乡镇企业领导,把乡镇企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生长点,在辟建工业小区,推进股份合作制、引进人才、开发项目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使乡镇企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93430万元,比上年增长50.3%,利润实现4381万元,比上年增长32%,税金实现1857万元,比上年增长69.5%。
    【黄牛饲养创规模效益】 作为国家肉牛示范县的宾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活跃流通,黄牛饲养量以每年2万头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到14.5万头,数量与质量均居全省之首。县里投资20万元,在21个乡镇建起了配种站,培养技术人员58人,连续8年改良黄牛超万头,改良牛占黄牛饲养量的50%,成为全省黄牛改良率最高的县份。该县还在全县推广了黄牛快速育肥法,70天即可出栏,使全县年出栏育肥牛1万多头。县里还建起了17处大牲畜交易市场,每年有3万头黄牛进入商品市场。
    【股份合作育林造林明显见效】 宾县把靠近村屯不便由国家和集体经营管理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疏林地、小开荒和林间草原、沼泽地均划分为股份林地。全县共划出封山育林地60万亩,造林地15万亩作为股份林地。明确股份合作范围以当地和附近农民为主。当地农民入股不足,林业系统职工和就近山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可以入股,非山区的群众以及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也可以入股,还可以引进外资入股或独资经营。在国家和集体林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股东可以资金、苗木、劳力形式入股,也可以经营管理形式入股,股份可以转让、出卖和继承。承包人可以造经济林,可以林粮间作,收入归个人;造林地国家和个人按比例分成,个人得大头。到1993年,全县12个山区乡镇151个自然屯的1200多农户,合作封山育林36万亩,造林2.5万亩;股份合作封起的疏林地、盗伐迹地80%已郁闲成林,新造的股份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达到95%以上;造林周期缩短6年,节省造林资金3000多万元。
    【二运公司转换机制后劲倍增】 宾县二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转换经营机制,推行客车租赁承包和货车单车核算,将11台客车和14辆货车租赁和承包给职工。仅对油料和材料的承包就比上年减少开支10多万元。公司还采取职工集资的办法,筹措24万元购置6台大客车,新增运输里程500多公里。1993年前8个月实现营运收入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职工平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企业固定资产达200万元。 (宾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