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依兰县

  县委书记:何甫声
    县人大主任:王 喾
    县政协主席:张宝柱
    县 长:王学东,男,汉族,1946年生,大专文化。1964年11月参加工作。曾任汤原农场小学教员,汤原县工交办、经委干事、副主任;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黑龙江大学经济系学习;1983年7月开始任汤原县经委副主任、主任;汤原县副县长,依兰县副县长,1992年11月当选为县长。
    副县长:邢 琦 负责常务
    副县长:高洪涛 负责财贸
    
    副县长:高 超 负责文教卫生
    副县长:刘兆林 负责工交
    副县长:赵 满 负责农业
    副县长:那忠学 负责乡企、科技
    【概况】 1993年,全县实现社会总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国民收入实现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工业总产值实现25975万元,比上年增长23.1%。落实17项改造项目,争取资金1206.5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厂、橡胶厂子午胎翻新、制糖厂1500KW汽轮发电机组、制粉厂生产等级粉设备改造、制革厂绵羊轻革生产线均实现当年改造当年投产。新开发22项新产品,其中大修厂生产的机械系列密封环,中药厂的解毒消炎膏、砖瓦厂的新型墙体材料空心砖、纺织厂的麻棉线、纯麻纱和宽幅布、亚麻原料厂的塑料制品、酒厂的系列白酒和糖厂的津兰饮料等新产品均已开发投产,总投资96.6万元。
    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总产达6.92亿斤,比上年增长11.5%,农村人均收入达950元,比上年增长27%。大牲畜存栏达39582头,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生猪存栏10万头、羊5500只、家禽721468只;养鱼总产量2520吨,比上年增长8.9%。畜牧业产值实现8324万元,比上年增长6.1%,植树造林面积6.1万亩,比上年增长4.0%。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3.66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实现利润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牡丹江防洪堤一期工程、倭肯河回水堤工程、永发水库消险加固一期工程,连年夺得省“黑龙杯”竞赛金杯,并进入全国水保百县竞赛试点县行列。
    全县有饮食服务网点4396个,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9182万元,比上年增长4.2%。新建3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和5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近1000万元。外贸出口额达392万元,比上年增长8%。全县有集市贸易市场21个,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达3842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实现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
    财政收入完成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993年7、8月份开展的“四项清收”会战,共查补税款997.9万元,清欠货款6623万元,清理职工欠款544万元,清理预算外资金96.8万元。
    交通运输车辆1812辆,建筑业产值实现5996万元,比上年增长56%;完成了中央大街东段给水、排水和供热工程;完成了《总体规划》调整,编制了《风景区总体规划》和《抗震防灾规划》。全县集资建房124300平方米,其中开发商品房5100平方米,对县城一、二水源和输水管道进行了改造,日供水能力由上年的4000吨提高到6500吨。电话装机已达4886门,县城电话已进入全国直拨网。
    教育总投资4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小学入学率达99.7%。1993年新建教学楼7所,全县城乡基本实现校舍砖瓦化,被省政府评为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县。1993年高考升大中专学生400多人。1993年人口出生率为9.7‰,比上年下降0.3%,计划生育率83.81%,人口自然增长率4.59‰。
    【依兰县荣获国家八个部、委授予的“全国先进残疾人之家”称号】 县委、县政府在全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之前即制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细则,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保障残疾人权益地方性法规的县。三项康复(白内障致盲、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各种原因导致儿童耳聋失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县完成小儿麻痹手术219例,110名儿麻后遗症患者重新站立起来,其中5名患者脱残;治疗白内障患者158例;办家庭聋儿语训班10处,培训聋哑儿童10名,其中2名能发音说话。三项康复分别提前3年完成国家任务的162%、116.4%、89.3%。县政府为“三康”患者补助医疗费4.62万元。为残疾人困难户拨出专项扶贫低息贷款5万元,为残疾人筹集35万元盖服务楼,扶持残疾人贫困户114户。县广播电视局为残疾人开办了“残疾人之友”节目专题。自此,依兰县残联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马喜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