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庆安县

县委书记:廉继颇
    县人大主任:贺秀峰
    县政协主席:林成贵
    县 长:王 荣,1944年生,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先后任青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中共庆安县委常委、副书记,1992年当选为庆安县县长。
    副县长:李宝山 负责常务
    副县长:于文学 负责工交
    副县长:杨文波 负责农业
    副县长:王德山 负责城建
    副县长:王玉祥 负责财贸
    【概况】 1993年,庆安县下大气力从六个方面调整了县域经济结构,使县域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6.0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733元,比上年增长11.8%;财政收入实现3771万元,比上年增长23%。一是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在稳定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把非国有经济作为县域经济新的生长点,突出发展了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乡办企业。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503户,比上年增长32%;私营企业发展到46户,比上年增长27.8%;个体私营业户完成税收4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7.7%。“三资”企业发展到12户。乡办企业实现产值7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8%。二是调整了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了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和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加速发展了第三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3:17:20,调整到59:20:21。三是调整了区域经济结构。建成了一个经济圈,开发了一个经济带,建设了五个经济小区,以城镇为中心,带动临城的元宝乡、久胜镇、平安镇、新民乡,建成了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圈;依托哈伊公路,实施了围路经济战略,开办了市场,创建了加工企业,形成了一条贯通东西的经济带;通过大力吸引各地资金、人才和技术,加快了元宝、平安、丰收、欢胜、庆安镇经济开发小区建设步伐。四是调整了行业结构。农业开发了“绿色食品”种植业,工业大上了医药化工、拓宽了建材、扩大了农副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以国合商业为支柱,提高了层次,增加了门类。商品流通行业健全了服务体系,强化了纽带作用,社会服务行业扩大了服务领域,增加了服务内容。五是调整了企业组织结构。打破了封闭模式,大搞联营联合。全县通过引进县外资金、技术。人才嫁接改造企业48户,建成公司制企业13户。六是调整了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了适销对路产品,开发了“绿色”系列产品。其开发新产品30种,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占40%。
    【庆安县稻生产走上绿色食品之路】 庆安县充分利用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生态环境,从1991年试验示范生产无公害水稻开始,就为生产水稻绿色食品创造了前提条件。三年来,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为发展水稻绿色食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强化了技术指导,落实了责任,县乡村三级干部和技术人员采取包村、包屯、包户、包地块的办法,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按绿色食品生产规划进行管理,选用优良品种,施用农家肥,进行人工除草,做到了学收、学打、学储、学卖,达到了全程标准化,保证了无公害水稻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质量。同时,狠抓了销售,以打开北京市场为突破口,三年六进京城,在全国粮食市场有了知名度。于1993年12月,“庆泉”牌免淘洗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水稻绿色食品的生产和申报成功,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县人均增收可达30元。在“庆泉”牌免淘洗大米诞生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指导工作,终于把农民引上了致富之路。庆安县水稻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它标志着庆安的农业生产向生态型农业、效益型农业迈出了一大步。农业专家预言,21世纪的农业将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要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绿色食品,符合人们追求科学营养、回归自然、延年益寿的心理,是解决环境污染、提高人类生活、保证人类安全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件造福人民、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大好事。庆安县对此认识早、行动快,他们开发的水稻绿色食品,是县委、县政府善于及时总结群众经验、科学决策、大胆引导的结果,为我省的农业发展指出了前进方向。 (庆安县政府办公室 陈建强 胡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