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
市委书记:王东华
副书记:滕昭祥 魏秉仁 宁士敏
市人大主任:印廷文
副主任:李长富 王家骥 丁增林
朱 宝 郑学信 张际权
市政协主席:唐永旭
副主席:刘文泮 张鼎中 张树范 刘士英
寿家本 王文斌 冯永明
市 长:滕昭祥,1947年生,大学学历,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连副指导员,哈尔滨市南岗奶牛场场长,哈尔滨市畜牧局局长,哈尔滨市太平区委书记、区长,南岗区区长、书记。1992年10月任伊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兼伊春林业管理局局长,同年11月当选为市长。
副市长:王利民(常务) 孟宪斌(工交) 沙英华(文教)
张宝兴(城建) 姜言福(商贸) 陆世贵(政法) 李长祥(农业)
【概况】 1993年,伊春市在木材产量调减到位,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6.4亿元,比上年增长0.8%;财政总收入完成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2.1%;财政总支出完成1.98亿元,比上年下降8.8%,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现金净投放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4.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外贸进出口额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口自然增长率6.9‰,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0户企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全市33户森工企业1523个基层单位中,重新聘任干部11915人,占原干部人数的38%,工人聘任到干部岗位8112人,占干部岗位的10%,单位机构设置由2250个减少到1650个,减少27%,全管局企业管理人员由34030人,压缩到18699人,精简45.4%;积极进行企业产权改造,全市挂牌运行的股份制企业12户,股本总额18566万元,新组建了50户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已组建光明家具、山野菜、房地产开发企业集团的基础上,新组建了地板块、木箸和外贸企业集团;在原94处各类市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4处生产要素市场和4处集贸市场,伊春商城和地下商业街已经投入使用;全市参加待业保险的职工253420人,参加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的地方国有企业职工44501人,全市各地集资建房金额达1.2亿元,出售公有住房3万户、160万平方米,收回资金7400万元;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向企业下放了八个方面57条自主权,市直机关分流人员320人,完成分流指标的25.4%。
森林培育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林管局完成更新造林86.1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6.9万亩,自费造林2.5万亩。森林抚育完成133.2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0.7%。林木生长量达到7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1%,坚持“三总量”控制,坚持依法治林。全年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产业产品结构和所有制形式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市农业总播种面积完成161.1万亩,比上年增长1.1%;新开荒地5万亩。粮豆薯总产量、蔬菜总产量及全市生猪存栏、黄牛存栏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多种经营新上基地20处,新上项目27个,转移劳力7700人,从业人员已达11.8万人,产值实现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乡镇企业发展到10644户,从业人员36100人,总产值实现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7%。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市集体企业已达到500户,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19945户,产值12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嘉荫口岸5月1日已经正式开通。全市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8782万元。国家经贸部已于5月批准我市享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全市共有3户企业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3户企业获得边贸经营权。全市新发展“三资”企业15户,“三资”企业出口额实现4657万元。全年共引进外资531.9万美元,输出劳务681人次。
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全市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17项,其中科技攻关75项,科技成果推广28项,星火计划14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02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6项。开发新产品26项,申报国家专利15项,技术成果交易92项。科技进步创造经济效益4844.6万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毕业生合格率,小学达到92.3%,初中65.9%,高中文科86.3%、理科88.2%。普通高校录取1546人,创历史最好记录。全市规范化小学已达到202所,占总数的56.9%,规范化初中18所,占完全初中的50%。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招收新生400人,结束了我市没有普通高校的历史。
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全市新建居民住宅34.2万平方米,市区新建道路4.4万平方米,维修城镇道路1.1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管道14.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新增液化气站2处,全市气化率已达3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4%。全市共安置待业人员14468人,年末待业率下降到3%。全市城乡居民储蓄263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4.3%;人均储蓄1978元,比上年增长24.3%;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1554元,比上年增长25.1%;人均消费性支出1471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人均纯收入969.6元,比上年增长16.7%。
【六项营林工程取得新进展】 我市在1993年营林工作中,继续把重点放在六项工程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汤旺河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完成18056亩,对这项工程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造林面积9485公顷,比原方案增加了3293.6公顷;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完成林参间作587亩,林农间作2695亩;天然幼壮林优化培育520亩次;红星大平台基地投资50万元,新建了一处苗圃等,购置了必要的设施;场所址杨树丰产林工程完成8945亩;成活总株树681527株;防火林带网工程通过补植得到进一步完善,完成道路两侧造林7450亩。
【哈伊公路一期工程完工】 哈伊公路庆铁界至翠峦段改建工程是伊春公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项目。建设总长度134公里,二级路基、三级混凝土路面,桥梁99座。由省交通厅与伊春市政府共同投资,计划总投资19097万元。建设工期1993年至1997年。该工程于1993年5月18日正式开工,到1993年末一期工程完工。完成工程量近4000万元,完成路基40.9公里,路基土方69.9万立方米。工程全部达到交通部颁布的质量标准,被省公路局认定为优良工程。
【林区实现连续1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到1993年末,伊春林区实现了连续1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13年中发生一般森林火灾17次,火警69次,过火林地面积376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率、受害率等指标均控制在省、总局下达的指标之内。13年来,伊春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综合防灭火能力不断提高。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绿色宝库”美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独具特色,是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区。一批具有小兴安岭林区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深得国内外旅游者青睬,有的景点在国际旅游市场很有名气。冰雪风光、森林动植物园、森林狩猎、森林浴、蒸气机车、原始森林探险、钓鱼、观鸟、度假、避暑、自行车旅游、沿江旅游、恐龙化石考察、鄂伦春少数民族风情、辽金年代都统府遗址和抗日联军遗址等旅游项目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国内外旅游者。近年来,伊春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截止到1993年末,已接待世界各国和港澳台胞旅游者43183人次,创汇293.57万元外汇人民币;接待国内旅游者607万人次,收入387万元人民币。现在全市有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5家;大中小宾馆21家,有4家已进入国家一星级宾馆行列。
【改善办学条件成绩显著】 截止到1993年底,全市新建扩建校舍32747平方米,修复危房17176平方米,总投资达1900多万元。现生均占校舍面积中学5.73平方米,农职中学7.29平方米,小学4.19平方米,超过或达到国家标准;危险校舍比例下降到0.48%,校舍砖瓦化程度达到99.6%,暖气化程度达到85.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992至1993年两年内就新建改建实验室146个,购置实验桌凳3633套,学生桌椅21966单人套;图书20万册,文体器材投资80多万元。全市实验室面积达标的中学42所,小学87所;理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的中学30所,小学32所;图书室(馆)建筑面积达标的中学24所,小学72所,藏书达标的147所。 (伊春市政府办公室 石智仁 杨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