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双鸭山市

市委书记:杨永茂
    副书记:张心愿 李贵显 岳崇孚
    市人大主任:王振林
    副主任:崔乙范 满福林 郭成喜
    
    
    付桂珍 姜宪武 胡立田
    市政协主席:李贵显
    副主席:刘承勤 陈宝章 钱源春
    
    
    于文泉 曹德林 张大鹏
    
    
    张耀中
    市 长:张心愿 1945年生,大专文化。1966年入党,经济师。1965年4月下乡。1969年历任乡革委会副主任、中学校长。乡党委书记、七台河市效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1976年8月任市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0月历任市郊区党委书记、市农办主任。1983年8月在省委党校学习。1985年6月任七台河市政府副市长。1988年4月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1990年7月任双鸭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1992年3月任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市长:付会廷(常务) 胡友贵(农业、商贸) 孙贵芳(政法) 李树泽(城建) 张文学(工交) 毕树山(科教文卫)
    【概况】 1993年,双鸭山市以扭亏增盈、技改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集中力量抓经济、集中目标上台阶”,胜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25.7亿元,扣除农垦系统为2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工业产值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7%。双鸭山矿务局原煤产量950万吨,完成了国家计划。双鸭山发电厂发电量42.35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地方国有工业实现利税4791万元,比上年增长39.9%。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36.6%。
    农业抗灾创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由于罕见的特大旱灾,农业总产值实现15.96亿元,扣除农垦系统为7.2亿元,比上年下降17.3%。粮豆薯总产量107万吨,下降11.3%。其中,扣除农垦系统为29.4万吨,比上年减产45.7%。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抗灾自救,多路创收,农业总收入实现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903元,比上年增长3.8%。乡镇企业产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19.9%,实现了超常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市属1.6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国家重点工程双鸭山矿务局长山井、东荣二矿三矿建设顺利,完成投资2.3亿元。双鸭山发电厂二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完成投资1.8亿元。铁矿260平峒、红泥塑胶、大理石项目已建成投产。水泥厂立窑改造、新建洗煤厂完成了当年投资计划。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2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地方完成5844万元,比上年增长4%。年初确定的12件实事,公路客运中心、地下街二期扩建、移动电话、远郊无电村供电、电厂商业一条街、有线电视、安装路街巷标志7项工程胜利完工;东平行路南段改造、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煤气余热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建一中5项工程,均达到了年初预定计划。
    商贸工作日趋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扣除农垦系统为13.7亿元,增长5.9%。对外贸易,尤其是边贸日益活跃。全市兴建各类城乡市场74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五金大厦、家俱市场和果菜、小食品、肉蛋禽批发市场等。城市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幅度为1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大力培育商品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劳务、技术、人才、信息、房地产、运输和资金等要素市场。“十自主”和“四放活”的改革,使市场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私营三者优势互补、互相竞争、互相拉动、互补互促的新格局。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金融形势稳定。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46亿元,比当年预算增长17.42%,加上专项和结算收入,总财力为2.6139亿元;财政总支出完成2.5606亿元,扣除结转支出,净结余222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0731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9.28%,加上专项和结算收入,总财力为1.2708亿元;总支出完成1.248亿元,比当年预算增长16.83%,扣除结转支出,净结余115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城市转型战略开始启动,区域经济功能逐步完善。城市中心北移的整体规划已得到省政府的正式批准。市辖县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饶河口岸的开通和外贸出口权的获得,使我市区域经济功能逐步完善。正在由以煤炭、电力工业为基础的能源城市,向以能源工业和农业为基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由内陆城市,向可以直接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边境开放城市转变。
    在启动城市转型战略的同时,对现有城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1993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344万元,比上年增长41.1%。新建和改扩建商店、市场、学校、医院、娱乐场等公益事业建筑百余处。城市道路、绿化和市容环卫等都有较大改善,缓解了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
    科技教育事业有新的进步,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有新的发展。科技兴市中期方案已经开始实施,技术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正在推广应用,科技开发项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逐步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又有新的发展。卫生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保健、卫生执法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计划生育连续五年完成与省政府签订的一档指标,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政策大清查先进市。广播电视的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有线电视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一二八台改机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文化、体育、民族、民政、人事、劳动、审计、统计、外事、侨务、宗教、市志、档案、新闻、边防和地方武装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步。
    【引进煤矸石空心砖制造生产线成功】 1988年双鸭山市煤矸石空心砖厂开工建设,引进了法国制造的煤矸石空心砖制造生产线。1990年投产以后,由于引进的设备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产品质量不合格,产量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空心砖厂组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刻苦攻关,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终于解决了原机中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制造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矸石空心砖制造生产线,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1993年7月国家建材总局召开技术鉴定会,通过了对空心砖制造生产线的鉴定验收。
    1993年共生产三套设备,分别销往海南文昌、陕西铜川和我省七台河市。三套设备安装后全部达产,质量均达到了设计标准。
    【铁矿260米平峒改造竣工】 进入90年代,双鸭山市铁矿露天开采已近设计最终矿场底。为解决生产接续问题,必须进行井下260米平峒的改造。该项目批准总投资为810万元,于1991年8月开工。整个工程于1993年10月末通过验收,实际完成投资781万元,比计划减少29万元。该改造项目于1993年11月正式投产,当月产矿石1.3万吨,达到了设计能力。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1993年,双鸭山市从美国吉洛德公司购入了较为先进的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完成了中心机房修缮和改造任务,安装和调试了有线电视机房前端设备和播出系统设备。共开通12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现已有4000多户居民家中接通了有线电视。
    【开发试制成功SAM-200-1型中波广播发射机】 双鸭山市广播电视局将现有一二八台屏调机200KW改造为SAM-200KW,向国际广播发射先进技术看齐,以便为大功率广播发射机的改造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993年5月末进入调试,10月1日开始试播。当年12月21日,通过了在省科委主持下,由广播电视部、省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机的技术鉴定。该项科技成果被评为省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进步成果奖一等奖。
    【科技成果转化带来显著效益】 1993年,双鸭山市共开发重点新产品89种,增创产值2980万元,利税483.5万元;推广优秀科技成果18项,增收节支1196万元;实施科技开发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5项、市级17项,完成技改项目43项,实投资金5463万元;有8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其中,市空心砖厂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JZK70/60-38型双级真空挤出机,被国家建材总局鉴定为填补国家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有19个项目获得1993年度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由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厅一二八台研制的SAM-200-1型中波广播发射机获特等奖;有26项发明创造申请了国家专利,本年获得国家授权的有36项,当年实施专利技术8项,实现产值1523.4万元,利税165.4万元。 (双鸭山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