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
县 委书 记:胡 琳
县人大主任:李瑞千
县政协主席:唐远德
县 长:王子凌 1949年12月出生,大学文化。1968年1月参军,在部队任班长、排长、团干事。1978年转业后,任双鸭山市岭东区团委干事、副书记,区委副书记、书记,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92年12月,任集贤县县委副书记,当选为集贤县县长。
副县长:张春达 负责农业、乡镇企业
副县长:李奎一 负责常务、综合
副县长:周万山 负责政法、城建
副县长:李志赴 负责文教
副县长:高 军 负责财贸
副县长:陈本杰 负责工交
【概况】 1993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4万元,增长10.2%;财政收入3351万元,增长14.4%;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053元,增长10.1%;农村人均收入820元,增长28.7%。
农业 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1.51亿公斤,比上年下降35.7%;农业总产值实现27740万元,比上年下降11.7%;农业总收入实现26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乡镇企业产值实现40010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利税实现337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林业也有较大发展,有林面积619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3%。其中平原造林已达2054.4公顷,平原森林覆盖率达12.8%,1993年再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
工业 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县工业产值实现13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财贸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9621万元,比上年增长6%,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14760万元,比上年增长34.8%。个体私营业户达到4981户,从业人员达到604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6%,实现税费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缴纳财政税金580万元,比上年增长52.6%。第三产业完成产值8974万元,比上年增长25.4%。金融、保险业持续发展,各银行存款余额为34103万元,比上年增加4536万元,增长15.3%;全县财产险承保总额达84358万元,比上年增长48.7%。
教育、科技、计划生育 1993年开发科技项目29项,基础教育质量有所提高,1993年全县有463名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创历史最好成绩。扫盲工作大见成效,文盲控制率在35%以内。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本消灭危房,校舍砖瓦化率达到100%,被评为全省危房改造先进县。全县总人口3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计划生育率达到95.12%,再度跻身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行列。
其他社会事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春季攻势”、“百日攻坚战”和破大案、抓逃犯活动,重特大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交通工作继续保持了全省地方道路先进县的荣誉;电话通讯进入全国直拨网;医疗卫生工作成绩显著,1993年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45/10万,计划免疫单苗接种率平均在96%以上,人民医院CT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医疗水平。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1993年全县竣工居民住宅63000平方米。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城多市场发育逐步走向完善】 集贤县委、县政府把发育城乡市场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环节来抓,使城乡市场发育逐步走向完善。
至1993年底,全县共有集贸市场28处,其中综合市场15处,大型批发市场2处,其它专业市场11处,市场总面积达74850平方米。1993年共铺设水泥路面7700平方米,地下排水管道1300延长米,改造了副食街市场,建成了仿古“商业一条街”市场。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兴建了四层交易大楼的“商贸城”,使集贤县的城乡市场形成了以“商贸城”为中心,以乡镇集贸市场为依托,高中低档相结合,市场类型逐步配套的集市网络,促进了市场交易的繁荣和活跃。1993年,全县集市贸易交易额达14760万元,比上年增长34.8%。
【地方财政提前两年实现脱补】 集贤县充分利用省财政扶持周转金,累积投资780万元,先后新建、扩建了啤酒、白酒、铅笔板、制药厂等十个台柱企业,增强了县财政的后劲。到1993年,全县财政收入已达到3511万元,其中工商税收3235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4%;预算外资金达212万元,超过了预定的1995年财政收入达到2800万元的脱补目标,提前两年实现“脱补”。 (集贤县政府办公室 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