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
市委书记:罗树清
市委副书记:王贵忠 石殿忠 孙会卿
市人大主任:刘墨林
市人大副主任:周纯昌 刘 彤 衣木生
杨宪义 王殿生 吕广和
市政协主席:张贺荣
市政协副主席:阎木森 刘文泗 闯 毅
马金录 陈建明 张景儒
路学珠
市 长:王贵忠 1937年生。1955年毕业于吉林化工学校,1988年至1990年期间就读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经济硕士研究生班,经济师。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齐齐哈尔市第二机械厂党委书记、机械冶金局副局长、党委书记、一轻局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七台河市政府副市长、市长。
副市长:高学仲(常务、综合) 贾文涛(文卫、政法) 郐君(工交) 王宝秀(城建) 蔺文彬(经贸、科技) 纪甲文(农林商贸)
【概况】 1993年,全市以建设北方温州为目标,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民经济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国民收入实现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社会总产值实现26亿元,比上年增长7.2%。
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认真贯彻《条例》,在继续推行企业进档达标承包制的同时,商贸企业大面积引入了国有民营、统管分营新机制,全市商业,服务、供销、蔬菜和粮食系统有55户小型零售企业的163个门点实行了新机制,占小型零售企业的93%。在商业批发企业和工业企业进行了国有民营试点。全市有13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模拟“三资”、无隶属关系等新体制改革试点,加快了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步伐。
大市场建设促进了商品购销和对外开放。以市区“七彩城”、“娱乐城”为主要标志的市场载体运营较好。农村建立集贸市场33处,大集21个。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新建“三资”企业8家,双方投资额折合人民币8160万元。出口商品涉及到8大类30多个品种,外贸商品收购总值6769万元,比上年增长82.1%,对俄边贸过货额557.3万瑞士法郎。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乡镇企业新增2500多家。实现总产值7.9亿元,总收入6.1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2%和41.6%。在新办的集体企业中,非煤企业90家,占新办集体企业的72.6%。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3%、68%、61%。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253户,增长160%;从业人员增加到19039人,增长124%。
工业生产走出低谷,实现稳产增效。克服了铁路运输“卡脖子”和资金短缺等矛盾,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市区完成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勃利县完成4.1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原煤总产量1489万吨,比上年增长0.9%。焦炭19.2吨,比上年增长27.8%;钢材1.29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4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4.4%。
农业生产实现减产不减收。多种自然灾害使种植业减产,粮豆薯总产17.25万吨,比上年减产35.7%,农村社会总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畜牧业提前3年实现“八五”计划指标,总产值实现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人均收入达到900元,比上年提高26元。林业、渔业、庭院经济获得很大发展。
财政实现收支平衡。工商税收完成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连续22年超收。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后劲和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9.75%,基本建设投资50248万元,比上年增长48%。120万千瓦七台河电厂前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市“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进一步缓解。
各项社会事业成绩斐然。矿务局完成技术革新项目310项,创效益近千元。市政系统有19项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其中空气重介选煤新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及格率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五中升学率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社团和民间私人办学有了新发展。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对2万名儿童进行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接种。启动世界银行贷款,对204名结核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在省和国家体育赛事中获全体、个人奖牌16枚,有一人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速滑锦标赛,在3000米接力赛中获得银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计划生育工作有新突破。社会治安总体上比较稳定。开展了“党政企军(警)民共建文明城区(县)镇和文明小区”活动,建成文明小区8个,省级文明小区2个。加强了环境治理、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初步缓解了三号汇水区对饮水源的污染问题。在全国455个城市卫生检查中获得较好成绩。
【七台河市实施建设“北方温州”发展战略】 1993年初,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为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作出了实施“9388”工程、建设“北方温州”的重大决策。即从1993年起步,实施8项系统工程,力争经过8年时间的努力,到本世纪末将七台河市建设成为市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北方温州”。一是实施“转轨启动”工程,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搞突破;二是实施“推船下海”工程,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上搞突破;三是实施“乌龙滚动”工程,在发展地方优质煤市场上搞突破;四是实施“星火燎原”工程,在发展乡镇企业和区街工业上搞突破;五是实施“群星闪烁”工程,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轻工市场上搞突破;六是实施“七彩通途”工程,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上搞突破;七是实施“希望之光”工程,在科技开发上搞突破;八是实施“精兵简政”工程,在优化上层建筑和政府行为上搞突破。一年来,通过采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和下派工作队等强有力措施,建设“北方温州”战略按预定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方市场经济研讨会”在七台河市召开】 这次研讨会是由国家计委学术委员会专家组、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七台河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会议从1993年8月8日至10日为期3天。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及辽、吉、黑三省一些大专院校、理论研究部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北方工业城市如何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探讨;对七台河市提出的建设“北方温州”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评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七台河市地方财政连续9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税收22年超收】 1993年,市财政在减收增支因素加剧、铁路“卡脖子”和资金严重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困扰下,通过采取得力的“生财、聚财、用财”措施,又保住了财政预算“盘子”。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完成14542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工商税收完成14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在七台河市的开发建设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出台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七台河市个体私营经济在流通领域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达1.4万户,从业人员、个体私营企业分别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35%。为促其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先予后取,先放后导”的指导思想,出台了《关于发展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暂行规定》以及“七彩城”、“娱乐城”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同时对非国家明令禁止经营的项目不限经营,并简化办照手续。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造适应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环境盆地”。目前全市个体和私营经济已经从流通领域向加工业发展,成为新经济生长点的一支生力军。
【七台河市“娱乐城”投人使用】 占地3000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集购物、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娱乐城”于1993年9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全市娱乐中心,对周边城市形成了较强的辐射。
【七台河市燃料公司技改项目空气重介选煤填补国家空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该项目1991年破土动工,1992年加煤试验和试生产。目前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已正式投入生产,年处理原煤32万吨。该项目主要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发明的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于1992年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工业性试验指令性计划,在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姜宝有 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