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
县委书记:杨文学
县人大副主任:李贵阳
县政协主席:张双进
县 长:王长山 1948年生,大专文化。1965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勃利县勃利镇文教组组长、县文教科副科长、恒太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县长。
副县长:袁本荣 负责常务、财贸
副县长:葛廷贵 负责煤炭、司法
副县长:张守忠 负责农业、农村
副县长:王佳春 负责工交
副县长:李俊生 负责文教卫、城建
副县长:王友林 负责乡镇企业、科技
副县长:孙志武 负责包扶化肥厂、选顼立项
【概况】 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为实现小康奠定了物质基础。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96亿元,比1992年增长7%。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畜牧业保持旺盛发展势头,畜牧业产值达62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6%,比上年增长2%。乡镇企业步入快行道,产值、利税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林业、渔业和多种经营持续增长,水利、农机及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2亿元。原煤、化肥、水泥、钢材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企业技术改造显著,全年共投资3000多万元。交通、供电、邮电事业迈出新步伐。地方道路建设获得省先进县称号,新建的友谊公铁立交桥和正在修建的七勃公路水泥路,极大地便利了交通运输。6000门程控电话的开通和移动电话的交付使用,使全县的通讯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3亿元,城乡各类大市场发展到27个。个体、私营经济起步较快,发展迅速。全县个体业户发展到3400家,成为县域经济新的生长点。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000多万元,对外贸易领域逐步拓宽。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镇建设进展较快。新修了钢铁路柏油路面,绿化覆盖率达21.8%,比上年提高2%;新增自来水提水井1眼,供水质量显著改善;集中供热开始起步,供热面积达5.7万平方米。连续7年被评为省城镇建设先进县。教育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改建了城西小学、高级中学宿舍及部分乡村中小学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年有500多人升入了大中专院校。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初级卫生保健跨入全国先进县行列,计划生育率达到93%。全县推广应用新技术80多项,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25%。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共查处各类违纪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万多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打掉犯罪团伙60多个,破获案件近千起,收缴脏款脏物折合人民币80万元。
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一年来,人民生活在温饱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1993年同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5.5元,达到818元;职工年工资总额增加210元,达到206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到3.2亿元,相当于全县人均存款800多元;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城镇新建居民住宅楼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4.5万平方米;市场繁荣活跃,商品琳琅满目,物价相对稳定,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0.6岁左右,这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反映。
【碾子河立体交叉水利工程通水使用】 被县政府列为全县1993年10件大事之一的碾子河立体交叉水利工程,经过建设者们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7月15日正式通水使用。碾子河交叉工程位于勃利县抢垦乡境内,近几年随着勃利县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工厂相继建成投产,污水得不到净化处理,严重污染了碾子河,使下游农田灌溉受到影响,造成减产和部分绝产。1992年亩产1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县委、县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一方面动员全县力量帮助灾区赈济和组织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向省申请立项,请示投资修建碾子河交叉工程。碾子河交叉工程经省水利厅批准后,于1993年1月13日正式动工。整个工程总投资67.37万元,其中省投40万元,县投27.37万元。这项工程的建成彻底改善了中鲜灌区的灌水条件,长达两年之久的用水纠纷得到解决。 (文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