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
市委书记:纪庆福
市人大主任:曹永顺
市政协主席:杨利和
市 长:秦玉德 1950年生,大专文化。1972年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绥芬河一中教员,教育局局长、团市委副书记、市委副书记,1993年8月当选为市长。
副市长:曹殿义 负责常务
副市长:董作民 负责财贸
副市长:迟庆健 负责文教
副市长:白伟杰 负责工交
副市长;卢风霖 负责农业
【概况】 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国民收入实现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769万元,比上年增长57.3%;财政收入实现662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实现2.69亿元,比上年增长57.1%,人均储蓄7817元,保持全省之首,城镇职工人均货币收入达到3310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5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37.8%。
工业 1993年绥芬河市的工业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采取兼并、联营、拍卖等措施,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工业总产值6302万元,比上年增长77.6%,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112万元,比上年增长7.3%。主要工业产品有啤酒、卫生筷子、方便面、针纺织品、红砖等,其中大部分为出口产品。
农业 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6097万元,比上年增长70.1%;以外贸为主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078家,比上年增加55家,从业人员达3520人;农民进城经商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19.5%。有口岸特点的农村市场经济初具规模。
财贸 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内贸企业发展迅速。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社会商品琳琅满目。全市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及石油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988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税374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全市工商税收完成4977万元,比上年增长82.6%。对外经贸合作稳定发展。边贸过货额达到3.7亿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14.1%,创历史最高纪录。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100项,比上年增加17项,合同额度达8800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40%;合同派出劳务2670人次,比上年增加778人次。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方兴未艾,共接待中外旅游者3万余人次,其中进境28288人次,出境1774人次,创汇1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倍;个体私营经济空前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发展到4300户,比上年增长10.2%;私营企业90户,比上年增长4倍。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达1.3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与流动人口总数的16.5%;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已达6058万元;实现产值5575万元,营业额达33692万元;个体工商税收占市财政收入的13.6%,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新的生长点。
【建设银行合作收贷效果好】 1993年初,绥芬河建设银行发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000多万元,向建筑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8000多万元。进入6月份,该行为了扭转资金缺口大、运转困难的局面,对于行政干预造成的呆帐贷款,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把握时机,争取收贷主动权。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呆滞贷款,与工商部门合作,督促回收。对个别贷款数额大、因产品或物资积压所造成的无力还贷的企业,采取帮助寻找贸易伙伴、传递商品信息、协助推销产品等措施。截止到9月份,已回收贷款2000多万元。
【审计局认真为企业服务】 在推动全市企业尽快向股份制、国有民营、私营企业转化与发展的过程中,绥芬河市审计局扎扎实实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服务,先后为8户转制企业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帮助4户转制企业草拟公司章程。对9家申请转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为国有资产准确折股与合理拍卖提供了依据。该局还对重点收费部门、边贸公司等进行了专题调查。在对绥芬河市土地有偿出让、耕地占用税审计时查出了问题,认真对其做出了罚款处理。
【绥芬河新建一所小学】 近年来,绥芬河市人口增长较快,原有两所小学已“超负荷运转”。市委、市政府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在新校舍下一年才能交付使用的情况下,暂借职业教育中心的楼房为学校使用。新学校设9个教学班,学额420人。第三小学的成立,缓解了缓芬河小学拥挤状况,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王春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