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
县委书记:王喜林
县人大主任:于占庆
县政协主席:徐广琪
县 长:杨 明 1955年3月生,大学文化。曾任牡丹江市农机局副科长、林口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1993年8月当选为县长。
副县长:李方明 负责常务
副县长:王金云 负责工交
副县长:荆 林 负责文教
副县长:于春芳 负责财贸
副县长:赵多奇 负责农林
副县长:李有德 负责科技
副县长:李德恩 负责城建
【概况】 1993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实现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工业 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7亿元,比上年增长8.4%;经委口销售产值完成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利税实现702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主要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石材总产量达8700立方米,水泥产量达10.1万吨,卷烟6.35万大箱,自动化仪表9.6万只。为摆脱资金困扰,大力引进外资,总额达2927万元。集中力量扶持利税大户,卷烟利税实现6500万元,石材实现利税803万元,水泥创利税470万元,进而从根本上稳定了全县的经济形势。
农业 粮豆薯总产量达5.1亿斤;农业总产值达4亿元,比上年增长工12.2%;多种经营面向市场,规模推进,收入实现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农业总收入实现4.5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037元,比上年增长22.7%。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步入了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的快车道,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48.8%,利润实现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9%,税金实现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7.4%。
财贸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县本级财政收入实现6719万元,比上年增长34.68%;工商各税收入达1亿元,比上年增长68.35%。全县拥有固定市场21处,临时摊点15处,摊位1500多个,长期固定业户2400户,年平均成交额3700万元;私营企业发展到15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4843户。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外向型企业已发展到11户,边贸实体公司13个,引进项目19个,引进资金2927.1万元。劳务输出国外800人,县外5000人,对外窗口实体公司13个。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到6家,外贸出口总额达2500万元。
文教 全年科技培训达6183人次,小学入学率达98%,巩固率达99%,小学升初中率达88%。计划生育率达94.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人口出生率降到9.67‰,一些粉尘超标、排污超标大户基本得到根治。
【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 1993年,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林口县的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分步实施、典型引路、边试点边规范的办法强力推进,并在牡丹江市中小型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林口现场会后,逐渐开始在全市推开。县属预算内48户工业企业,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有34户,占70%,其中,实行股份制的有34户,实于股份合作制的15户,实行租赁经营的1户,实行剥离经营的9户,推行“一企多制”的1户,实行“零价”出售的1户,实行关停的6户。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口县工业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7亿元,工商各税收入完成1亿多元,使林口县第一次跨入了全省财、税双超亿元县的行列。
【城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1993年,改建、扩建城镇道路16条,铺设路面19.9万平方米,根治了42处多年翻浆路面。“引龙入林”工程铺设输水管线9公里,镇内下水管道铺设5公里。城镇新建住房4.7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7.02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7.8平方米,砖瓦化率达6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0%。新辟了南山公园游乐场及莲花泡、高云水库、龙爪水库等旅游开发景区。镇内电话装机总量达3382门,开通64条国内直拨线路。北五区电源改造工程已并网。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多发病和常见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保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县;文化工作健康向上,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不断普及和提高,一些作品在国家和省、市获奖。 (兰振波 张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