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漠河县

县委书记:周昌有
    县人大主任:马广甫
    县政协主席:王占山
    县 长:彭景田 1970年5月至1974年8月任呼中林业局宏伟林场生产股长、副场长;1982年3月任呼中林业局雄关林场党委书记、场长;1983年3月任呼中区(林业局)副区(局)长;1984年9月~1986年7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1986年9月任呼中林业局党委常委、副局长;1987年6月任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副县长、副局长;1987年7月至今任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县长、局长。
    副县(局)长:张东民 负责县政府、林业局常务
    副县长:王招英 负责政法
    副县长:郭绍辉 负责防汛
    副县长:白国桐 负责城镇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及西林吉林业局富克山扩建项目
    副县长:赵荣伟 负责文教、计划生育
    副县长:张立志 协助县长抓乡镇企业
    副县长:张海义 分管科学技术委员会
    【概况】 漠河于1981年建县,在体制上与西林吉林业局政企合一。漠河县属沿江丘陵低山地区,总面积为18233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有汉、满、蒙、回、土、锡伯、达斡尔等13个民族。县辖西林吉、劲涛、图强、兴安4个镇和漠河乡,境内有西林吉、图强、阿木尔3个部属林业局和古莲河露天煤矿。
    全县人民在取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取得了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成果。
    1.以恢复森林资源为重点的营林生产迅速发展。全县(局)人工更新造林规划任务5万公顷,已完成3.5万公顷,占规划任务的70%;完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任务2.4万公顷,封山育林任务1.1万公顷;当年成活率、三年保存率分别为87.5%和81%,超过了部颁标准。同时,加强中幼林的抚育、资源监督和管理,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全县(局)已连续7年没发生人为火警、火灾。1991年以来连续3年被省政府授予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2.以木材生产为重点的林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在企业内部开展了“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突出抓了“生产、销售、清欠、管理”。在管理上,主要是培养算细帐的思想意识,树立事事从严的工作态度。199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53万元,比计划增长19%;西林吉林业局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元,实现利润1308万元,比计划增长23%,经济效益在全管局居第一位,是“五·六”火灾以来效益最为可观的一年。
    3.以发挥资源优势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格局。黄金生产已成为县(局)的支柱产业,现有采金船7条,洗选机组2台,流槽20套,引进了俄罗斯水针解冻采金技术实行全封闭管理。三年来,生产黄金4万两,创产值6877万元,年均递增20.3%。县办小煤矿于1992年10月投产,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县办白灰矿,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县办果酒饮料厂年生产能力达800吨。
    县乡镇(场)企业是从1981年开始的,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目前,全县(局)有乡镇和多种经营企业72家,1993年创产值4000万元。
    县委、县政府筹集资金340万元,先后建起7处封闭式集贸市场,为640户个体商贩提供了固定的营业场所。目前,全县个体经营户发展到1260户,比上年增长20%。安排从业人员2560人,年创产值达3400万元,年缴税费180万元。多种经营、地方工业竞相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齐上。据统计,非林产业产值比例由过去的18:82,上升到28:72,正在改变独木支撑的旧格局,开始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
    4.以建口岸、通民贸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对俄开放上做了一些实质性工作。于1992年10月举办了中国漠河对俄洽谈会,1993年9月5日,漠河口岸正式开关,海关设在漠河县;组织了八大公司,对俄开展了经贸活动,仅一次现汇贸易和一次易货贸易,就盈利110万元人民币;加强了漠河口岸的基础建设,已具备了过货条件。
    5.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为重点的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多业并举,广聚财源。1993年实现人均收入1400元。1993年,组织农民集体采金和发展畜牧业作为重点,人均收入有望达到1800元。
    6.以培育“四有”新人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登上新台阶。1992年以来,漠河县先后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端正党风先进纪检组织、双拥模范县、卫生模范镇和计划生育先进县。 (吴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