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4年是我国加速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一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和省委确定的经济发展思路、战略目标,积极推进财税、金融、外贸等项改革,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8.8%和8.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6%、52.9%和27.5%。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工作取得良好开端,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1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3%。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涨幅过高,市场约束矛盾进一步增强,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
    一、农 业
    1994年,全省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工作、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步伐加快。1994年全省实现农业总产值5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农业增加值314.4亿元,增长8.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10.3和4.1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农作物种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粮食总产量突破2500万吨大关。1994年,全省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按照稳定面积、确保总产、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5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7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4.8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96.4万公顷,增加18.7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279.6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19.5万公顷,分别减少18.4和14.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2578.7万吨,比大丰收的1993年增加187.9万吨,增长7.9%,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6.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4万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17.4万公顷,亚麻种植面积8.2万公顷,甜菜种植面积34.4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1.8、1.9和5.9万公顷,烤烟种植面积6.6万公顷,减少1.2万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94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578.7万吨
     7.9
     其中:水稻
    410.4万吨
     5.7
    
    
    小麦
    275.3万吨  -19.0
    
    
    玉米  1146.4万吨 19.8 高粱 86.4万吨 17.9 杂粮 47.7万吨 70.0 大豆 513.6万吨 4.5 薯类 74.6万吨 -13.3
    
    油料 15.5万吨 -3.5
    
    亚麻 21.7万吨 27.3
    
    甜菜 322.7万吨 8.0
    
    烤烟 8.9万吨 -23.6
    
    蔬菜 672.2万吨 持平
    
    水果 9.9万吨 7.2
    林业生产建设和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1994年全省实现林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0.6%。造林面积达2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8%。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牧业增加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0%。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1994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108.7万吨 28.9  其中:猪肉  65.6万吨 20.8 牛肉  18.0万吨 62.0 羊肉  2.4万吨 32.6 禽蛋产量  60.2万吨 22.1 牛奶产量  141.5万吨 5.5 绵羊毛产量  1.3万吨 16.4 肥猪出栏   788.7万头 22.O 家禽出栏 12692.3万只 29.6 大牲畜年末存栏 519.0万头
      17.7  其中:奶牛 73.2万头 9.3 猪年末存栏 909.4万头 14.7 羊年末存栏 399.7万只 22.1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8.2%。水产品产量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养殖产量15.8万吨,增长11.3%。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4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108.5万吨,比上年增长8.3%。农村用电量2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9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大中型拖拉机8.2万台,下降3.3%,小型拖拉机40.5万台,增长4.7%;排灌动力机械134.1万千瓦,增长1.2%;机动脱粒机8.1万台,增长5.0%;农用水泵14.5万台,增长1.9%。有效灌溉面积102.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2%。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步伐加快。1994年全省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等非农产业总产值590.0亿元,比上年增长77.0%,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3%上升到52.7%。乡镇企业实施“跨越工程”,成效显著,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600亿元,比上年增长66.4%;营业收入587.1亿元,增长61%;实现利润31.8亿元,增长37.0%;上缴税金15.2亿元,增长37.0%。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4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开始起步,市场机制作用显著增强,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778.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在全部工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279.3亿元,增长0.3%;非国有企业产值498.9亿元,增长29.5%,占全部工业比重由上年的27.6%上升到28.1%。其中集体企业产值323.2亿元,增长24.3%,在集体企业中乡办工业产值91.8亿元,增长69.3%,村办工业产值86.4亿元,增长47.5%;城乡合作经营工业产值6.6亿元,增长47.9%;城乡个体工业产值100.6亿元,增长47.5%;“三资”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75.1亿元,增长23.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值53.7亿元,增长5.6%。大中型企业产值1165.6亿元,增长2.5%,小型企业产值612.6亿元,增长22.8%;重工业产值1271.2亿元,增长4.1%,轻工业产值507.0亿元,增长18.6%。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61.5亿元,增长9.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94年 比上年增长%  化学纤维 12.2万吨 1.4
    布 10726.5万米 -35.1  亚麻布 4141.2万米 27.3   呢 绒 437.8万米 25.1  食 糖 15.0万吨 -63.1  乳制品 11.9万吨 -3.6  白 酒 25.5万吨 10.1  啤 酒 98.0万吨 12.1  卷 烟 78.9万箱 0.5  机制纸及纸板 49.2万吨 -5.8  电视机 22.3万部 182.3  彩色电视机 21.2万部 179.8  合成洗涤剂 2.2万吨 -1.5  塑料制品 8.7万吨 -7.9 一次能源产量 13777.9万吨 1.6  原 煤 7640.5万吨 3.9  原 油 5600.5万吨 0.2  天然气 23.3亿立方米 4.5  发电量 378.2亿千瓦时 7.5
    钢 10.6万吨 -11.3  钢 材 98.5万吨 -10.1  铝 材 3.6万吨 -18.1  木 材 1114.3万立方米 1.5  水 泥 678.4万吨 -2.9  平板玻璃 557.5万吨 14.2  硫 酸 6.9万吨 -7.3  烧 碱 6.0万吨 -17.7  合成氨 60.7万吨 13.6  乙 烯 31.0万吨 -0.5  轮胎外胎 192.2万条 1.4  发电设备 411万千瓦 10.7  金属切削机床 2318台 -38.1  汽 车 2.4万辆 42.5  小型拖拉机 3.4万台 52.7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经济效益有所回升。1994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3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实现利税254.9亿元,增长38.4%。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0%,比上年上升5.4个百分点,列入考核的6项经济效益指标中,产品销售率为95.5%,下降1.0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13.9%,上升3.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0.3%,下降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6114元/人,增长29.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30次,减少0.2次;增加值率44.2%,上升0.1个百分点。但企业亏损情况仍很严重,亏损企业亏损额达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亏损面占22%,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比较严重。
    建筑业稳定发展。1994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实现87.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国有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全员劳动生产率29477元/人,比上年增长20.0%。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4年,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上年有所回落,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幅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04.1亿元,增长16.2%,增幅回落30.6个百分点。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357.7亿元,增长22.9%;集体单位投资10.9亿元,增长24.4%;居民个人投资27.9亿元,增长41.3%。全年国有单位基建和更改5万元以上建设项目3240个,比上年减少47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83个,减少586个。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更新改造投资98.4亿元,增长42.5%,扭转了多年来更新改造投资慢于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局面。其他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增长39.6%;房地产开发投资38.9亿元,增长2.2%。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7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上升为1.6%;第二产业投资189.2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1%下降为52.9%,其中能源工业投资148.7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0.2%上升为41.6%;第三产业投资162.9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9.7%上升为45.5%,其中运输邮电业投资48.2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4%上升为13.5%。
    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1994年全省施工的基建大中型和重点建设项目44个,限额以上更改项目42个,分别完成投资71.9亿元、1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10.2%。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及重点建设项目有佳木斯化工厂甲醛一期工程、牡丹江制药厂山梨醇二期工程和汤旺河刨花板厂;限额以上更改项目有桦林集团总公司20万套子午胎工程、哈尔滨造纸厂浆水项目等6个。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2.万千瓦,原煤开采55.7万吨/年,原油开采424.7万吨/年,木材采运12.5万立方米/年,炼钢5万吨/年,水泥5万吨/年,啤酒2.2万吨/年,自来水供水能力2.3万吨/日,城市煤气供应100万立方米。
    四、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1994年全省运输邮电业增加值69.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各种运输工具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1994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856.4亿吨公里 0.9 铁路 730.2亿吨公里 0.7 公路 57.0亿吨公里 1.9 水运 18.5亿吨公里 3.5 空运 0.9亿吨公里 -17.9 管道 49.8亿吨公里 1.4 旅客周转量 224.1亿人公里 -0.6 铁路 170.7亿人公里 0.8 公路 42.9亿人公里 -0.3 水运 0.2亿人公里 -24.0 空运 10.4亿人公里 -19.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函件16891万件,增长2.0%;特快专递100万件,增长67.5%;长途电话23414万张,增长62.7%;无线电寻呼28.3万户,增长67.4%;电报684万份,下降30.1%;报刊发行51847万份,下降22.9%;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156万门,增长1.1倍。市内电话年末达到97.1万户,增长58.1%。
    五、商业和物价
    1994年,全省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为基础,大中小结合、综合与专业匹配、批发与零售兼有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市场网络新格局。市场商品货源充裕,供需基本平衡,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城市382.6亿元,增长21.8%,农村156.3亿元,增长18.0%,各种经济类型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国有经济占39.7%,集体经济占17.3%,其他经济占33.3%。全省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发展到1893个,成交额达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37.6%。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偏淡。1994年全省物资供销系统购进生产资料93.1亿元,销售96.9亿元,均比上年下降30.6%。从主要物资销售看,除汽车增长24.4%外,钢材、煤炭、木材、机电设备等都呈下降趋势;主要物资库存,钢材、汽车分别增长7.6%和12%,煤炭、木材、水泥、机电设备均大幅度下降。
    价格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扬。在前几年价格改革的基础上,1994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价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购销价格,调整和提高了电力、原油、成品油和化肥、交通、邮电等一大批国家及省管商品价格,这对理顺价格关系,改变基础产品价格长期偏低的状况,逐步建立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扬。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0.7%,涨幅高于上年6.1个百分点。
    1994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如下: 1.居民消费价格 21.9 其中:城 市 22.0 农 村 21.3 其中:医疗保健 6.8 交通和通讯工具 5.1
    
    居 住 18.1
    
    服务项目 13.7 2.商品零售价格 20.7
    
    食品类 32.3 粮 食 45.5
    
    肉禽蛋 38.5
    
    服装鞋帽类 18.5
    
    日用品类 14.0
    
    文化体育用品类 10.2 
    书报杂志类 36.6
    
    中西药品类 10.5
    
    建筑装璜材料类 17.0
    
    燃料类 7.3
    
    机电产品类 持平 3.产品成交价格 30.3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5.9 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19.3 6.工业产品出厂价格 28.9 7.投资品价格 9.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1994年,外贸领域改革步伐加快,汇率并轨顺利出台,带来了对外贸易结构的新变化。进出口结构由传统的易货贸易为主向现汇贸易为主转变。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进口12.5亿美元,增长7.2%,出口18.4亿美元,下降2.6%。从贸易形式看,易货贸易进出口总额1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8.4%降为53.0%;现汇贸易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增长50.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1.6%上升为47.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1994年圆满地举办了第五届“哈洽会”。引进外资协议额下降,实际利用额上升。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项目706个,比上年下降59%,利用外资协议金额7.6亿美元,下降30.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1亿美元,下降38.3%)。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增长63.9%。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截至1994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已达3781户,比上年增长26.8%。
    国际旅游业繁荣兴旺。1994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访问、探亲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共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旅游外汇收入1315万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1994年,全省财政部门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努力实现预算平衡。据初步统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83.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5.9%,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8%,财政支出142.4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90.6%,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金融体制改革顺利出台,运作平稳。年末全省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8.7亿元,比年初增加295.0亿元,新增存款比上年增长1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8亿元,企业存款余额306.2亿元,分别占各项存款总额67.6%和26.2%。各项贷款余额1502.6亿元,比年初增加255.3亿元,新增贷款比上年增长13.3%,累计信贷借差333.8亿元,比上年的369.4亿元缩小9.6%。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585.9亿元,比上年增加677.0亿元,增长35.5%,现金支出2744.0亿元,比上年增加699.3亿元,增长34.2%。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58.1亿元,比上年增加22.3亿元,增长16.4%。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4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1项,属于国内首创或处于领先地位的71项,省内攻关项目78项。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高蛋白高产早熟春大豆新品种黑农35;推广水稻节水型灌溉技术;引进30万KW汽轮机低压整体转子的研究;核一级HTTHP和LTLP主循环屏蔽电泵;钢水测重设备;白酒科技攻关项目;亚麻脱胶新技术;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发病学特点及机制。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2665项,获准专利1477项。
    科技经费投入增多。1994年全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总额达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2.3亿元,增长21.1%,专业技术队伍继续扩大,1994年全省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4.2万人,比上年增长0.6%。
    技术市场活跃。1994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5882份,比上年下降11.3%,合同总金额9.5亿元,增长20.3%。其中科研单位向工业企业转让科技成果1218项,转让金额3亿元,分别增长48.0%和173.0%。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进一步完善。1994年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194个,共建立超短波天气警报服务系统发射台71个。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1994年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监测站1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95个,总投资3800万元。城市建成烟尘控制区311个,面积达57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37个,面积达369平方公里。
    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加快。1994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879人,比上年增长9.1%;在校研究生5094人,增长16.1%。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3.4万人,比上年增长3.9%;在校学生10.9万人,增长12.9%,毕业生2.3万人,增长7.4%。中等专业教育稳步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3.5万人,比上年增长2.3%;在校学生8.7万人,增长6.5%,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5万人,增长1.3%,技工学校招收学生3.5万人,增长2.0%,在校学生11.0万人,增长0.2%。基础教育逐步加强。1994年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44.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76.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8.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82.7%提高到84.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36.1%提高到46.0%。中学生辍学率由上年的8.7%下降为4.6%,小学生辍学率由上年2.4%下降为1.2%。
    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增加,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发展。199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4.2万人,比上年增长24.3%,在校学生10.0万人,增长18.6%;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6.2万人,增长70.8%,在校学生12.9万人,增长23.7%;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26.8万人,增长41.7%;全年共扫除文盲6.8万人。
    文化事业成绩斐然。1994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373个,公共图书馆96个,博物馆23个,档案馆157个,广播电台7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5座,电视台36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96座,电视节目制作8567小时。全年摄制电视剧21部,共236集,其中获奖作品7部。制作广播剧12部,其中获奖作品7部。年末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186个。全年共出版报纸6.2亿份,杂志6372.2万册,图书1.1亿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4年末全省医院、疗养院、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发展到7714个,拥有病床12.8万张,比上年增长3.9%。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9万人,其中医生7.4万人,护师、护士5.2万人。在医生中,中西医师5.6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在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57.5枚,银牌52枚,铜牌44.5枚。我省运动员共打破1项世界纪录,超1项亚洲纪录,创1项全国纪录,1994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866次,参加人数68.3万人。有316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据1994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测算,人口出生率为15.15‰,比上年下降0.7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47‰,下降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8‰,下降0.7个千分点。据此推算,1994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672万人,比1993年末增加32万人,增长0.9%。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994年各级职业介绍所发展到1569个,全年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1.0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2.4%。年末全省职工人数85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2万人,下降0.6%,其中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143.2万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由上年的15.4%上升到16.7%。年末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1万人,增长29.9%。
    随着国家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1994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达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职工平均货币工资3200元,增长20.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下降2.0%和1.4%。但职工工资外收入及其他劳动者收入有较多增加。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9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317.6元,比上年增长32.8%,扣除物价因素增长8.8%。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9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393.6元,比上年增加366元,增长35.5%,扣除物价因素增长7.2%。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94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的投资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建成住宅87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7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1994年全省由社会集体供养的孤、老、残、幼人员4.4万人,社会集体办敬老院1113个,收养2.8万人,民政部门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29个,收养7127人。
    保险事业日益兴旺。1994年全省承担各类保险金额达2220.0亿元,保险业务总收入12.4亿元,比上年下降8.6%,保险业务总支出11.4亿元,增长36.4%。全省共处理赔案27.2万件,支付赔款6.9亿元。
    注:①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②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③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税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