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岐峰在省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岳岐峰在省委七届三次
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中共黑龙江省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于1994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哈尔滨召开。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了会议。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检委领导及各市地县和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决定和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岳岐峰在会上做了题为《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如期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目标》的报告。
报告第一部分指出,解放思想转换脑筋,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摆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各族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滞后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最根本的是思想解放问题。思想不解放,我们工作格局单一状况没有明显改观,使我们丧失了几次宝贵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工作抓落实不好也是重要原因,尤其是面对政令不一、“小二管大王”、条块分割现象,缺少果断排除梗阻、迅速打开局面的工作魄力。分析经济发展迟缓的主客观原因,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的着力点放在创造性地发展经济上面,努力使全部工作充分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进一步改变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单一的产业产品结构、单一的工作思路,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始终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通过多种经济成份几个轮子一齐转动来提高产业层次、延长加工链条、加快经济发展,使经济建设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省委在深入分析省情、总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我省必须有一个着力进行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快积累的发展阶段,才能逐步使经济走向结构优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一阶段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在绝不放松农业、国有企业等经济发展“第一战场”的同时,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大力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目标。这一经济发展思路,有利于全面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利于解决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黑龙江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解放思想不够,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报告第二部分指出,紧紧围绕翻两番、奔小康目标,把握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工作方针,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地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国民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许多兄弟省市在提前实现国民经济翻一番的基础上,又将提前三、五年实现翻两番,全国也可能在1995年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而我们黑龙江省,到1993年底只完成第二个翻番9.36%的任务,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落差。黑龙江经济能不能搞上去、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翻两番、人民生活能不能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个极为重要、十分严肃、事关全局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省人民的严峻考验。我省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欠帐过多,要在7年内达到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必须保持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在未来的几年里,煤、木、油等几大资源性产业已经难以拉动经济增长,占全部工业76%的国有工业企业只能维持2%左右的增幅;由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非国有经济等新经济增长点还比较弱小,尚未形成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规模;长期困扰我省的资金紧张等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并不宽松。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正视它,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工作加以转化。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黑龙江具有很多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二有比较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三有比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四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五有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现状的内在动力;六有一批加快发展的好典型;七有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取得共识的思想基础;八有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改革与建设的亲切关怀、具体指导和积极支持。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用好干部,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如期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奋斗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为此,省委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必须把全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如期实现翻两番、奔小康这个宏伟目标上来,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各个方面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促进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大造舆论,保驾护航,搞好服务,发挥整体功能和各自的作用。要求全省上下都必须克服悲观失望、无所作为、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思想情绪,振作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情绪,振作敢闯、敢试、敢冒精神;纠正说假话、空话、做表面文章的风气,振作求实务实精神,并广泛开展“弘扬大庆、铁人、北大荒精神,为实现翻两番、奔小康建功立业”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全省上下一个目标、一条心、一股劲地共同奋斗,把黑龙江经济搞上去。(一)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重点,加快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农业是安天下的基础产业。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必须紧紧围绕奔小康目标,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做为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定不移地把农村经济放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实施四个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加强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县域经济。(二)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明晰产权关系为重点,加快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坚定不移地搞好国有企业一直是我省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我们要抓住全国企业改革攻关的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采取转换机制、产权改革、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并举的方针,实行政企分开,搞好配套改革,争取在三五年内再搞好3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要强化和改进企业管理,抓好扭亏增盈工作;要加快国有骨干企业的嫁接改造;要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要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国有民营、民有民营的户权改革。(三)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壮大非国有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是现阶段机制灵活、发展最快的经济成份,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柱。我们必须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放在国民经济的战略地位,作为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主攻方向来抓,继续实施乡镇企业跨越工程,坚持大高外与短平快结合、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重的方针,推动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方针,按照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放手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区街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优化所有制结构。(四)以发展精深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具有地方优势的支柱产业。资源调出多、消耗快、加工程度低、出大力赚小钱是我省产业产品结构中最突出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加工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把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走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加工增值的路子,走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发展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路子。(五)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属于比较落后的省份,第三产业比重仅占有20.8%,比全国低6.9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第三产业做为新经济生长点中的一个重点突出起来。今后几年,要以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发展完善消费资料市场,发展扩大石油化工产品、机电产品、木材及木制品、粮食和饲料等生产资料市场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劳动力、技术和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作用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社会公用事业和社会服务业。(六)以加强南联为重点扩大全方位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沿边开放优势,这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以开放带开发促发展,通过加强南联来增强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以扩大北开,通过建设出口加工基地来改变目前的边贸格局,通过建设国际经贸大通道来加强我省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地位。
适应我省加快资源深度开发、加快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阶段性要求,在经济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工作方针:坚持低投入、高产出、快积累的方针;坚持科教兴省和少新建、多改造的方针;坚持以市场开发带动产业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方针;坚持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进而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方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方针。
报告第三部分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与组织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头脑,致力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围绕经济建设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致力于提高领导本领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统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全局的能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增强党的活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就;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致力于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在掌握理论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必须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必须在增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二)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组织的团结和统一。必须正确处理发扬党内民主与执行党的决议的关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在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上形成工作合力;必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党委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三)确立注重政绩的干部任用导向,激发广大干部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调整好一个班子,就可能造福一方人民;用好一个大家拥护的人,就会暖一片人心,调动一片积极性。(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五)搞好党风和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亿万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抓好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抓紧查结一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要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认真整顿机关风纪;要使执法执纪机关工作更好地围绕并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 (刘善琦 赵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