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统战工作综述

1994年,全省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加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若干意见》,统战工作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显著,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1、民主协商制度逐步完善。基本上做到了在重要战略部署、重大决策出台前,以及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人选举前,各级党委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协商,征询意见,对重要意见、建议及时反馈采纳。各级党委召开的党代会、全委会和重要的常委扩大会都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同级组织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列席会议;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召开的全省代表会议和举行重要活动,党委领导也都应邀参加。2、监督机制逐步健全。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及时向他们通报端正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省委还就发挥民主党派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问题专门下发了通知,并由省纪委聘任了16名党风党纪巡视员,参加了全省反腐败大检查。省市两级检察院和监察、审计、教委等部门还聘任了237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四员”,在各种检查、监察、查处大要案、接待人民来信来访等项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3、党外人士安排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到1994年底,我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有全国人大代表31人,占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的23.66%。全国政协常委2人、委员18人,占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的66.67%。省人大副主任1人、常委20人、代表174人,占省人大代表的28.86%。省政协副主席6人、常委83人,占政协常委的65.4%;省政协委员393人,占政协委员的61%。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工作,也有所进展。已安排党外副省长1人;正局长1人,副厅局长4人;省辖市副市长8人;副县(市、区)长59人。
    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开展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统一战线组织和广大成员,积极认真地就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区域性、专业性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考察论证,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2、办班办学,培训人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注重发挥自身各类人才荟萃的优势,吸收社会力量办班办学。到1994年底,共创办各类学校22所,培训学员4000多人;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300多个,培训社会青年和职工5万多人;组织专家讲学60多次,培训各方面业务骨干8000多人次。3、通过海外统战工作,积极招商引资。1994年对台经贸工作有了新发展。新批合资项目56个;投资总额达5387万美元,到1994年底累计,通过统战系统牵头,或者统战工作对象参与,共从海外招商3900多人;签定意向性合同3700多份,办成合资企业394家;利用外资到位1.45亿美元,引进外资3.56亿美元,引进设备1940件套;引进管理技术人员53名。协办各种形式的“三胞”捐赠1888万元。4、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各级统战部门,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和网络。各级统战部都相应设置了工作机构;工商联组织日趋完善。二是加强了工作基础建设,建立了各种联系制度,密切与代表人物的联系。三是督促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为个体私营企业排忧解难,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统一战线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1、建立一支代表人物队伍。全省60万党外知识分子中,有中高级职称的达14万。经过建档立卡、联谊交友,重点联系了一批代表人物,约达6000多人。已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3000多人,其中由省委统战部直接联系的100多人,重点人物50多人。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到5.8万多人,其中担任处以上领导职务的2000多人。联系宗教上层代表人物80多人。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全省已建立起有500多人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还密切联系了海外朋友300多人。2、开展两支队伍的培训。1994年全省举办党外干部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133期,培训5697人次,其中担任实职的党外干部1636人。举办统战干部培训班、进修班95期,培训2724人次。3、加强了统战部门的自身建设,在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建设服务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省统战系统二年一次的评比中,有46个市(地)、县(区)及基层单位统战部被评为先进集体;有36个统战部单项工作受到奖励;有236名干部被授予先进统战工作者光荣称号。 (陆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