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黑龙江省纪委监察厅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增强,运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在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进行自查自纠,共查出6235个问题,已经纠正5574个。全省共查出违反规定的小汽车1474台,已纠正1325台,违反住房规定的3238人、面积16.4万平方米、金额2215.5万元,已纠正2879人、面积14.9万平方米、金额1721.5万元,全省共有1174名领导干部纠正了在公务活动中超标准接待问题,清退20.2万元,全省共查出拖欠公款的331人、金额603.7万元,已纠正182人、金额115.9万元。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关系。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违纪案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加大了工作力度。全省共立案6565件,涉及地厅级干部17人,县(处)级干部304人。已结案6409件,结案率为97.6%,处分党员、干部6526人,其中撤销党内职务155人、留党察看547人、开除党籍606人。给予行政处分2742人,其中降级227人、撤职372人、开除留用察看128人、开除151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301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103万元。继续深入开展清理纠正乱收费、公费出国(境)旅游、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占用企业财物和重点行业的不正之风。全省共取消收费项目309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2亿多元,已清退上缴1292.7万元。全省共清理出有问题的出国团组51个,确定为公款旅游的452人,收缴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27.5万元。同时,加强了对出国(境)团组的审批管理,共制止非正常出国团组97个,节约支出近900万元。全省共清理出党政机关兴办的各类企业4457户,其中需转交给其他企业或单位的1216户,需与党政机关“四脱钩”的3241户,党政机关在职干部在企业兼职的2624人。已办理划转手续的1120户,占应划转户数的92%,已办理“四脱钩”手续的3121户,占应脱钩户数的96.3%,兼职的党政机关干部已办理辞去一头手续的2483人,占总人数的94.6%。全省共清理拖欠、占用企业财物核款1.45亿元,已清退6585.6万元。继续抓了1993年省委确定的铁路、电力、邮电、金融、公安、工商、税务、商检、防设、城建等十个重点部门的行业不正之风,在工商、税务系统开展了廉政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此外,还在政法部门抓教育整顿,着重解决执法不公、循私枉法、执法犯法等问题,全省共调整政法部门的领导班子143个,调整班子成员159人,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干警,给予党纪处分53人,给予政纪处分187人,追究刑事责任19人,清除32人,撤职75人。各地、市结合当地实际清理纠正影响经济发展和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林区的以木谋私,煤城的以煤谋私,重点行业的以电、以税、以贷、以车票、以证照谋私等。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为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服务,省委召开第四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为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服务的决定》。会同省财政厅、物价局、农委、农牧渔业厅开展了国家和省政府取消的277个收费项目落实情况的专项执法监察。检查中直接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58项,年收费额2320.6万元,清退金额125.2万元,收缴金额169.5万元。总结推广了鸡西市、佳木斯市、哈尔滨市审批个体户执照、出租车、基建项目和小型企业登记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鹤岗市对25家企业挂牌保护;佳木斯市对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全过程地帮助排阻清障;七台河市全市执收执罚部门到企业收费登记;牡丹江市和鸡西市组织由基层和企业对政府部门进行评议最佳最差服务单位等经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认真开展党内监督工作。继续执行市地、厅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报告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了考廉工作,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对1个市地和4个厅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廉政勤政考核,全省市地纪委与组织部门配合,共对396个县(处)级领导班子进行考廉,为调整领导班子提供了依据。积极做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举办了全省党风廉政先进事迹报告会,5名同志做了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在全省开展了“学先进、树新风、做贡献”教育月活动;举办反腐倡廉文艺专场演出,在19个获奖节目中选出部分节目在黑龙江电视台进行了转播;开展电化教育,在省直各厅局开展了优秀党风廉政教育录像片放映工作,还摄制了以鸡西市工商局廉政勤政先进事迹为内容的专题片《清风无价》。加强纪检监察法规建设,制定下了发《关于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试行)》。 (樊玉本 孙成安 温 今 张 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