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一年来,我省民族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民族经济有了新发展。全省民族地区和民族乡村在稳定发展各民族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乡村企业和多种经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明显增加,少数民族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活得到改善。据统计,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比上年增长12.7%,粮食总产量达到2.88亿斤,比上年增长56.4%;大牲畜存栏11.3万头,比上年增长3.8%。畜牧业产值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2%。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8.8%。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达到988元。散居在全省各地的69个民族乡镇农业普遍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29亿斤,比上年增长12.1%,农业总收入达30亿元,比上年增长69%。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1.1亿元,比上年增长近90%。有3个民族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全省少数民族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390元,比上年增收400元。围绕发展民族经济这一中心任务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定了“八五”计划后两年全省民族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3月份召开了全省民族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经过一年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根据全国民委工作会议精神,省民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扶贫办、省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制发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继续执行和完善扶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后,对少数民族继续执行和不断完善党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保持了民族政策的连续性、实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根据全省乡镇企业“跨越工程”的规划要求协助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确定10个乡企项目,协调安排资金210万元,帮助自治县落实“五个基地”建设规划。在民族专项资金安排上,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共安排了48个乡企项目。此外,又从国家民委、财政部争取新增发展资金900万元,集中安排了9个乡镇企业项目。四是在民族扶贫工作上由于连续七年实施了“温饱工程”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农牧民已解决温饱问题,脱贫率达到40%,全省民族地区和民族乡村贫困面下降到15%左右。
    二、以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民族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一年来投入80万元人民币,使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朝鲜族的部分贫困民族小学和省民族中专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小学的“四率”和中学的升学率也比上年有提高。1994年全省少数民族考入大专院校人数达2428人。强化了省民族中专和大学预科班的工作,使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都有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1994年又有200名考生分别考入省民族中专和大学预科班学习。各地还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和生产需要,加强了农牧民适用新技术的培训工作,使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大。为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举办了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检阅了全省少数民族体育队伍,涌现了一批体育新秀。为对外介绍和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艺成就,促进文化交流,组织了黑龙江民族民间艺术团访日演出,并获得成功。
    三、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就。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在全省范围内加大了民族法制建设的宣传和工作力度。帮助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了《草原管理条件》的修改工作,于9月25日由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颁布实施。省人大视察组对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了民族法规和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省政府于9月份召开了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了《自治法》和提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自治法的要求,在加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全省上下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全省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我省鹤岗矿务局南山煤矿和黑河市的白玉兰等16个单位和16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奖励。
    四、以贯彻中央两部一委会议精神为契机,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又采取了新举措。为了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在对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进行较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8月底召开了全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暨民委工作会议。对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和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都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规划,认真落实。省民委与省委组织部、统战部在对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2000年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 (吴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