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一、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向深层推进。全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已经开始启动;一批在我省有相当影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完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佳木斯市和肇东市已在部分企业实行委托经营试点。嫁接改造、组建集团和投入产出总承包等一些成功做法,在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并取得较大进展。
    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自选模式、突破难点、限定时限、登船下海”的要求,在推进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县(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办法》,各地、市、县制定了一批相关政策和推进意见,摸索出了股份制、兼并、破产、租赁、拍卖、剥离经营、嫁接改造、委托经营、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总结推广了宾县、双城、林口、海伦、依安等县(市)的经验。全省已有近60%的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一大批中小企业走出了困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以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为重点,新的经济生长点快速增长。自省委提出大力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战略决策并下发《决定》后,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一批相关政策,把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纳入改革的主战场,加大了推进力度。乡镇企业、区街经济、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第三产业、油林煤替代产业、资源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等新的生长点快速增长。国有企业的“四靠拢”、“三分离”也有发展。
    四、以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市场体系逐步发育。省下发了《黑龙江省市场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许多地市加强了市场建设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在兴办市场上继续放宽政策,予以扶持。重点加快资金、技术、证券、劳动力、产权交易、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步伐,全省各类要素市场已达1049处。期货市场开始试点。各类商品市场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省粮食批发市场、木材市场、石化产品市场和食糖、乳品、大豆交易中心等一批依据资源、地缘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已经形成;哈尔滨南极小食品、双城周家大市场、鸡西“广益城”、七台河“七彩城”、黑河俄货一条街等各具特色的商品批发市场继续发展壮大。全省各类商品市场已达2595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512家。
    五、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重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向深层拓展。全省参加养老社会统筹的全民企事业职工已达98%以上,养老保险覆盖面开始扩大到“三资”、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在全省86个县、区启动。失业保险范围和对象继续扩大,齐、牡、佳、大庆、鸡西等市还进行了集体等其它所有制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改革试点。在全省普遍推行了公费、劳保医疗费用和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挂钩面已达享受对象的95%。推广了绥化地区实行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
    六、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财税体制上,我省已顺利实施国家与省、省与地(市)的分税管理体制,国税、地税两大征管机构的分设工作已经完成。在金融体制上,各级人民银行已完成职能转变,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开始分离。在计划投资体制上,指令性计划进一步缩减,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正在逐步推开。在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上,相当部分的政府专业性服务监督职能,开始向中介组织转移。省经合委、物资厅、服务局进行了转为经济实体的试点。哈尔滨、牡丹江、双城等一些市县在部分企业主管局的基础上,组建了资产经营公司,为转变政府职能,对国有资产实行有效管理和保值增殖提供了新鲜经验。 (何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