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黑龙江省物价涨势较猛,全年社会零售物价涨幅达到20.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21.9%,是改革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全省各级物价部门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在推进价格改革,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促进龙江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在深化价格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1994年是改革以来调价幅度最大的一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本省情况,相继调整了电力、原油、成品油、粮食、邮电等一大批基础价格,累计调价金额达到140多亿元,对促进农业生产和能源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在经历了放开、徘徊之后,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基本国情,供应城镇居民的粮油实行了国家定价;石油产品在计划内外并轨基础上一律实行了国家定价;化肥实行了出厂指导价和零售统一综合价;10种重要钢材也由放开改为国家指导价。特别是价格体制改革与流通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以及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和实施,确保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出台。
    2.实施价格监审制度,加强了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控。省和各地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的通知》精神,制定了监审办法和实施细则。省里确定了28个监审品种。在具体实施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价格监审规定,实行了分类指导和干预。对政府管价品种,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了下级调价向上级备案和申报制度;对放开的工业品如洗衣粉、肥皂等,实行了生产企业调价向当地物价部门备案和申报制度;对市场流通的放开品种,分别实行了差率控制、最高限价等措施。双城市在各监审点实行定人、定责、定期监审。哈尔滨市在所辖7区的7个国营商业网点和7个集贸市场设立了14个监审点;特别是还在两个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了蔬菜批发价格管理所,对蔬菜批发价格进行签证,做到货票统一,完善了监审制度。这项工作的开展,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管价、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
    3.依法治价的手段得到加强。1994年,紧紧围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法规体系,相继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性文件。按照国家《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集中力量抓了价签的整顿和推行工作。通过地方自查、地市联查、省里抽查等方式强制推行,特别是商业、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价签工作基本得到了落实,全省挂签率达到85%以上。省物价局制定了《关于反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行为的暂行规定》,不少地方相应制定了实施细则。齐齐哈尔市先后印发了三个反暴利文件,其中两个是政府令,大大增强了反暴利措施的权威性和实施力度。在这一年里,省和各地区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商品住宅价格管理的规定》,审核换发了收费许可证和企业定价资格证。对于规范价格行为,制止乱涨价,促进价格秩序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4.全面建立和实施了价格调节基金制度。1994年全省加大价格调节基金的推广和实施力度,已在各地、市、县全面推开。全年共征收基金4000多万元,累计征收超过了亿元。仅去年用在节日市场补贴和副食品基地建设方面就多达2000多万元,有效地发挥了增加供给,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各级物价部门还积极参与建立副食品风险基金、粮食风险基金以及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调控体系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
    5.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了物价大检查。1994年物价检查的特点,一是常年检查没断线。二是层次高。人大主任、省长等五大班子的领导亲自参加检查。三是声势大。工商、技术监督、纪律监察、物价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团,新闻单位积极参与,对市场物价进行了综合治理。四是检查的效果好。政府领导亲自抓,直接到市场、商店、粮店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对重大典型案件公开曝光,起到了震慑作用。在面上检查的同时,全省还组织专项检查组,对粮食、铁路、电力、化肥、邮电、保险等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全省共检查2万多个单位,处理违价案件9400多起,违价额2190万元,收缴罚没款1540万元。物价检查的深入开展,打击了乱涨价、乱收费行为,整顿了价格秩序。
    6.价格基础工作扎实而有成效。1994年全省物价系统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讨论,共撰写了100多篇文章,促进和推动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起到了指导物价工作实践的积极作用。信息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为各级政府调控市场物价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龚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