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我省技术监督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行政执法、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一齐抓的工作方法,坚持公正廉洁的行风,维护了技术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一、认真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法》,以“打假”为重点,加强产、商品质量监督,促进了我省产、商品质量提高。全省开展了以查大要案,端黑窝点为重点的打假治劣活动,查处大要案32起,涉及金额2000多万元,端掉制售假劣产品的黑窝点18处,整顿市场26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与此同时,坚持抽查一类产品、监督一个企业、净化一方市场、整顿一个行业的做法,依法强化了产、商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年初纳入定期监督检验计划为2万批次,产、商品的合格率分别为72.4%和73.2%。对啤酒、肉灌制品、碳酸饮料、乳粉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10种产品进行了统检,有力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如啤酒,1984年统检合格率不到9%,经过连续几年的监督检查和整顿,质量逐年提高,1994年统检率已达89%以上。其他几种统检产品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着扶优限劣引导消费的原则,服务于行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对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严查狠打,另一方面对产品质量高、性能稳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大胆扶持,并给予优惠政策。先后对我省生产的65种产品实行免检,推荐41种产品为我省工业产品精品,并在广播、报刊上给予广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企业效益。通过强化质量监督与服务,涌现出一大批质量稳定的优质名牌产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开展了质量认证工作,向国家推荐了三家申请认证的企业,哈尔滨龙滨酒厂成为我省首家获得中国方圆标志认证的企业。
    二、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化法》、《计量法》,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保证作用。一是大力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取得明显成绩,到1994年底,已有1082种产品取得了“采标”合格证书,发布地方标准845项,其中农业标准760项。二是积极开展了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和实行条形码技术的工作。按国家部署,我省从1993年初开始抓这项工作,1994年全省覆盖面已达95%,居全国领先地位,条形码发展到240多个企业,2400多种商品使用了条形码,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三是为解决市场“短斤缺两”问题强化了法制计量的执法力度。全省共完成强检的标准计量器具18212台件,计量违法案件结案2283起。四是在指导工业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方面,为企业培训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宣传贯彻IS010012国际标准,编制了《全国计量保证手册编写指南》,推广先进的计量管理办法,为完善企业的基础管理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我省“两高一优”农业,大力推行农业综合标准化。1994年全省稻田养鱼综合标准化面积达到9万公顷,池塘养鱼综合标准化面积44.45万公顷,制定了奶牛、瘦肉型猪、肉(蛋)鸡、绵羊等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及配套标准。
    四、积极做好乡镇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为开辟第二战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服务。针对乡镇企业技术基础工作差、管理落后、产品质量上不去的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实行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管理一条龙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制订产品标准,完善计量检测、质量检验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重点抓了150个乡镇企业试点,并先后在肇东市和牡丹江市召开专项会议,推动工作开展。
    五、狠抓廉政建设和内部风纪建设,树立良好的技术监督职业道德形象。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都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廉政建设摆到重要日程。全省上下普遍进行廉政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经常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了技术监督的良好形象。 (刘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