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在上年取得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高速高效发展势头。据统计,到1994年底,全省有乡镇企业72.4万户,从业人员21.7万人,约占农业人口的12.8%。全年实际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600亿元,比上年增长66.4%;实现营业收入591.6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实现纯利润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上缴国家税金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3.6%。食品、建材、机电、冶金四大行业构成乡镇工业的主体。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振兴全省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省乡镇工业完成产值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4.4%提高到16.9%,乡办工业拉动全省乡以上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概括起来,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省委、省政府关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战略决策深入人心,乡镇企业作为“第二战场”主力军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多数市(地)的乡镇企业工作由一般号召转为真抓实干。很多县、乡领导亲自抓项目、筹资金、搞联合,为乡镇企业疏通渠道,解决难题,初步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几大班子合力抓的局面。
二、社会各方面合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1993年底,省委、省政府组织了109个中省直单位包扶71个县(市、区)和109个乡(镇);组织了94个大中型企业、20个大专院校和52个科研院所帮扶全省114个乡镇工业小区,一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各级包扶乡镇企业的单位达3100多个,下派包扶干部6000多人,帮助乡镇企业新上项目2836个,协调引进资金5.3亿元,新增乡镇企业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
三、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到1994年底,全省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已发展到22800多个,其中乡村集体股份合作企业1万多个;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38个;组建省级企业4家,市级企业集团87家;实行租赁、兼并、拍卖、转让、破产等方面改革的企业5000多家;兼并、租赁国有企业40多家。全省乡村集体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改革面已达82.9%,其中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占乡村企业总数的35.2%。
四、在解决资金、项目、人才等难题上趟出了路子。在资金上,采取上争下集、内联外引、股份合作、多路聚财的办法,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格局;在项目上,加强了项目库建设,帮助企业与大学、科研所等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拓宽了项目来源,提高了项目质量;在人才上,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强化了奖励政策,增加了乡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据统计,1994年全省乡镇集体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共筹措资金4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均比上年增长40%左右;新上项目(乡村集体)5677个,其中产值超百万元项目的近30%,超亿元项目有10个。
五、“南联”成效显著,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1994年全省共组织乡镇企业“南联”近万人次,签订正式合作项目合同180多个,意向合作项目387项,引进合同资金2.6亿元。出口创汇企业已达237户,完成出口交货额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三资”企业达222户,比上年增加95%;引进外资合同金额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 (孙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