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我省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粮良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粮豆总产达2578.7万吨,比上年增长7.9%,农民负担有所减轻。
    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政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延长了土地使用承包期,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提高了粮食定购价格,继续放开粮食市场,较好地解决了打白条子和卖粮难问题;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民负担压缩到5%以内,社会负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农业投入仍保持上年水平,农贷有所增加。由于各项政策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生产自筹比重加大,全省达38.9亿元,比上年增加9.1亿元。稳定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豆面积,增加高产作物玉米和水稻面积,大豆面积有所减少,杂粮杂豆及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种植业的总体效益。化肥施用量达344.5万标吨,与上年持平;积造有机肥1.7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9%;柴油、农膜等生产资料投入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二、加快“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了优质农产品开发。各地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中,把优质农产品开发作为提高农业效益的突破点,通过抓示范区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到1994年底,全省已有380个乡镇建起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示范区,面积达750多万亩,优质农产品开发面积达2454万亩。确定了五常、宁安、庆安、绥化、木兰、尚志、延寿、方正、桦川、泰来、海林11个县市为优质稻米开发生产基地,1994年示范面积116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一是以讷河、拜泉为主,带动嫩江、克山、克东、德都、海伦6个县市的北部优质麦开发区;二是以富锦、宝清为重点,形成三江平原开发区;三是以林口、宁安和部分国营农场为主的冬小麦开发区,1994年开发面积800万亩。确定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为高脂肪大豆基地,东部和中南部为高蛋白大豆基地,1994年开发面积400万亩。确定杜蒙、依安、泰来、龙江、宝清为杂粮杂豆生产基地。同时开发了我省南部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区和北部三、四积沉带保护地栽培、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及专用专育开发。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农业科技含量有了新的突破。以丰收计划和集团承包为龙头,进一步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加大了各项技术推广的力度。全省四大作物技术规程推广面积4453.6万亩,比上年增加361.6万亩。推广优良品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生物制剂、病虫草害防治、保护地栽培、大豆垅三栽培等项重点技术都有新的突破,全省各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3亿亩次。科技含量已提高到40%。
    四、强化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化服务功能。到1994年底为止,全省68个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达到部级验收标准的有40个。1994年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590万元,新建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103个,使综合服务站已发展到707个,占乡镇总数的58.5%。村技术推广室、组3400个,占村总数的23%;村农民技术员2.2万名,平均每个村1.5名;种子繁供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600个种子专业村中,有350个达到标准化,比上年增加100个。14个玉米制种基地县和10个大豆良种生产基地县,繁种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1994年全省种子部门供应粮豆种子2.8亿斤,一级以上良种占65%;农民教育体系在保证专业证书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了农广校教育和绿色证书教育。已获得中专学历的农广校毕业生近6万人,获得绿色证书的1.2万人,实用技术培训达400万人次以上,每户有一个种田明白人;农经服务体系加强了农民负担管理和集体财务、资产管理。全省已建各种类型合作基金会5700多个,股金8亿多元,年融资4.5亿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建立了14个市地、20个县市的信息机构,配备了微机,培训了信息技术骨干。
    五、加强农业执法工作,保证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全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国家《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等各项农业法律、法规,举办了法制学习班,开展了打击伪劣种子、苗木、化肥、农药、生物制剂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活动,共查处违法案件180多起,查封伪劣化肥2000多吨,不合格种子346万厅,假苗木109万株。纠正不合理农民负担611项,金额63.61亿元。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业健康发展。 (陈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