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亩春玉米亩产超千斤
由农业部下达的东北四省区4500万亩春玉米亩产千斤高产开发项目,黑龙江省承担100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1/3左右。有双城、五常、巴彦、阿城、呼兰、宾县、肇东、肇州、肇源、安达、绥化、依安、大同区等13个县市区参加春玉米高产开发活动。项目从1991年开始实施,要求到1995年实现玉米亩产千斤的开发目标。
我省同辽宁、吉林、内蒙三省区相比,单产基数低,自然条件差,开发难度大。但经过开发区上下的一致努力,每年增加投资2亿元以上,从吉林、辽宁引进了一系列高产玉米品种,从而提前完成了开发任务。1993年我省13个县市区玉米开发面积1058.6万亩,亩产508.5公斤,比开发前三年同范围平均亩产增加175.3公斤,增长52.6%。1994年玉米开发面积1145万亩,亩产544.1公斤,比开发前三年增加210.9公斤,增长63.3%,连续二年实现千万亩玉米亩产千斤。开发四年间新增粮食总产68.62亿公斤,新增总产值49.29亿元,新增纯收入31.4亿元。
在高产开发中,针对我省玉米生产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一是,针对玉米耕作栽培技术基础较差的情况,以选用玉米高产品种为核心,推广玉米综合配套耕作栽培技术。开发区各县市普遍对玉米主栽品种进行了一次更新更换,并按照高产品种对耕作栽培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总结、推广玉米增产技术,加以综合组装配套,推出了双城市、肇东市、肇州县“良种密植,耕暄高肥,催芽坐水,早种晚收”的玉米高产栽培模式。通过抓合理密植,增施两肥,充分发挥玉米良种的增产效能。二是,针对热量资源不足问题,采用夺积温促早熟技,术,实现玉米产量的突破。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差。玉米生产分布在五个积温带,年积温南北相差700度,低温早霜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根据这个自然特点,大力推广适时早播,缩短播期,催芽坐水,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促早熟技术,巧夺积温,促熟增产。依安县采用玉米大垄双行间作覆膜技术,宾县采用玉米育苗移栽技术。这些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品种应用延长300℃积温,在三、四积温带和土质瘠薄地区,实现大面积玉米高产。三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的特点,大力推广抗春旱、保全苗、促增产技术措施。大搞伏秋整地,大搞土壤深松,蓄水保墒,秋雨春用。广泛采用抢墒、保墒播种技术,扩大坐水种、滤水种面积,努力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为玉米丰收奠定可靠基础。 (施兆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