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模式化栽培
随着我省大豆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完善,各地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较为科学的、投资少、易操作、增产显著的综合栽培技术模式。这些模式被称为大豆“三垄”栽培模式、“永常模式”、“兴福模式”及“高寒地区高产栽培模式”。
大豆“三垄”栽培是以机械作业为核心,把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垄上分层深施肥和垄上双条精量播种三种机械程序一次完成,适合我省南部地区。1994年全省推广面积达672万亩,平均亩产177.3公斤,平均亩增产33.9公斤,全省共增产大豆2.3亿公斤,总增收4.1亿元。大豆“永常模式”概括为“正茬伏秋整地,更换精选良种,机械精量点播,增施农化两肥,防治病虫细管。”1994年推广面积300万亩,平均亩产206.3公斤,较一般生产田平均增产36.1公斤,共增产大豆1.1亿公斤,总增收1.95亿元。“兴福模式”即“三制五化”栽培法,“三制”即土地耕喧制、土壤培肥制和三年轮作制。“五化”即:种子优良化、施水科学化、播种机械化、栽培规范化、植保专业化。1994年推广面积350万亩,增产幅度为15%。“高寒地区高产栽培模式”为我省北部三一四积温带高产栽培方法。概括为:连片种植,合理轮作;优翻整地,秋季起垄;良种精选,因地定种;配方施肥,分层深施;优质农肥,中耕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标准作业,定量运行。
以上四种栽培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协调性、有序性、完整性、农机农艺相结合,在不同气候年,不同积温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其中大豆“三垄”栽培获1994年省政府重大科技经济效益奖。 (王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