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是我省畜牧业全面发展的一年。生猪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饲养量达到1698.1万头,出栏788.7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4.7%、22%,猪肉自给有余;奶牛存栏73.2万头,增长9.3%,鲜奶产量143.6万吨,增长6.0%,肉牛存栏329.O万头,增长26.8%,出栏肉牛113.4万头,增长56.9%;羊存栏399.7万只,增长22.1%,出栏羊156.2万只,增长34.7%;禽存栏13302.5万只,增长17.9%,出栏禽12692.3万只,增长29.6%;兔存栏20.5万只,增长41.4%,出栏兔21.3万只,增长176.6%。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肉类总产量达到108.6万吨,增长28.7%;鲜蛋产量达到60.2万吨,增长22.1%;羊毛产量达到1.3万吨,增长18.2%。牧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99亿元,增长33.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1%,增长4.4个百分点。
    在畜牧业的组织生产中,集中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资源为依托,适地、适域突出骨干项目,做到重点突破,区域发展。各地市县在组织畜牧业生产中,均选出重点品种、重点突破。安达确定以奶牛、肉牛为重点,实施乳肉双向开发战略,形成了以牛经济带畜牧经济、以牧业经济带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望奎县确定了以猪的直线育肥为重点,形成以猪经济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双城市发挥粮食优势和地绿优势,确定以奶牛和家禽为重点,形成了奶牛和家禽两大优势品种,奶牛存栏达6.8万头,家禽存栏1000多万只,从而带动了全市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以户为主,多元并举,稳妥适度地发展规模经营。在全省重点推广了以户、场、街、区为主要内容的规模经营,全省小康型养畜户达到34.2万户,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办牧场9366个,养畜一条街6347条,生产小区200个,通过一条街、生产小区的建设,推进了规模经营、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的紧密结合,使畜牧业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区域化布局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是加强培训,推广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全省应用提高群体单产技术的奶牛达14万头,集中育肥肉牛37万头,直线育肥生猪304.7万头,应用高产技术的蛋鸡1285万只,肉鸡2690万只,应用毛肉增产技术的羊114万只,使奶牛、肉牛、生猪、鸡、羊等五项综合技术的覆盖面分别达到20.6%、53.2%、30.8%、13.7%。在推广五项综合技术的同时,加强培训,全省共举办培训班4193期,培训人员68万人,在全省开展绿色证书工程,累计招生5000人。
    四是广开渠道,扩大流通,不断完善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抓了县乡两级服务组织的兴办实体,完善服务功能,解决“三权下放”的问题;采取贷款投放与兴办实体相结合,开展“百强站”评比与完善服务功能相结合,推广典型与现场会议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省农行下发综合站实体建设贷款300多万元,财政贴息80多万元,全省乡镇综合站已办实体8310个,盈利1300多万元。全省兴建各类畜禽交易市场860个,畜禽专业批发市场102个,解决了产销脱节的问题,全省形成倒畜产品的商贩队伍30万人,扩大了流通。全省建起贸工牧一体化生产线,尽管其中有些属于松散型联合,也较好地解决了产加销互相割裂的问题,促进协调发展。 (赵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