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1994年,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和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垦区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生产经营成果,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家庭农场净盈利10.93亿元,比上年增盈85%;全总局实现利税5.5亿元,其中利润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8%,上交税金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平均收入3960元,人均收入1831元,比上年增长22.8%。多数农场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和教师的工资。全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农业改革在稳定双层经营统分结合体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完善。全面推行了生产费和生活费的“两自”,“两自”金额已达21.7万元,自理率已达82%,改变了“国家拿钱、职工种地、承包负盈不负亏”的老格局,使职工真正成为了经营、投资、风险和利益的主体,比较彻底地打破了“大锅饭”和“铁饭碗”,大大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了土地上的富余劳动力向畜牧业和二、三产业及非国有经济转移的步伐,分离出来近2万人。同时积极进行了土地租赁和股份合作制经营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工商运建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共有股份制企业63家,租赁企业276家,拍卖企业19家,兼并企业22家,转让企业15家,破产企业10家,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各项配套改革都有新的进展。
二是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战胜了春、夏、秋三季洪涝灾害,仍夺得了粮豆总产83亿斤的第二个丰收年。大牲畜存栏22万头,比上年增长5.1%;生猪存栏38万头,比上年增长17.9%;造林24万亩,比上年增长12%。
三是狠抓了工业生产,有效地遏止住了工业下滑。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5.1亿元,面粉、大米、豆油、黄金、尿素等产量均有较大增长。
四是大力发展了非国有经济和庭院经济。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3万人,产销营业额达4亿元。庭院经济从业人员已达40多万人,人均庭院经济收入1400多元,产值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60%。非国有经济和庭院经济已成为垦区新的经济生长点。
五是坚持了“两手抓”方针。垦区各级党委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科教兴垦取得长足进步,当年共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22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8项,创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5个兵团农场国民生产总值达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50%,人均纯收入达850元;粮豆总产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垦区3万户留团职工已有1万户实现脱贫。重点整顿了亏损大户和专项清理,全垦区共清回资金20亿元,有一半亏损大户实现扭亏为盈和减亏。全年未发生集体上访和政治事件,职工生活有所改善,个人储蓄存款已达40亿元,垦区社会政治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垦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严重困难和不稳定的因素。改革和调整结构的力度尚需加大,农业抗灾能力尚需加强。 (刘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