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系统克服经济危困、资金紧张等困难,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计划,保持了林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平衡发展。
    较好地完成了主要生产建设计划。完成社会总产值74亿元,木材生产完成692.2万立方米,锯材完成33.6万立方米,人造板完成36.4万立方米,发电量完成6.5亿千瓦,更新造林完成204.2万亩,其中丰产林50.2万亩,播种面积完成138万亩,基建投资完成4.3亿元。全系统盈利企业达到50户,盈利额1.54亿元,亏损企业39户,在消化增支减利1.84亿元的基础上,亏损额控制在省政府要求以内。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经济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67.8万瑞士法郎,对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引进外资544万美元,引进项目11个,在境外新建独资、合资企业2个。森林过火率控制在0.00931‰以下,病虫害发生率下降一个百分点,防治率提高22个百分点。
    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工作。一是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股份制、“嫁接”改造、一企多制、租赁经营、分立重组、拍卖、兼并等方面都有了进展。已建立股份有限公司4户,股份合作制企业52户,“嫁接”改造28户,80%的中小型商店实行了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二是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抓了苇河、带岭、山河屯、朗乡林业局的改革试点,为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具有森工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路子。三是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八面通林业局在全面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采取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积极理顺产权关系,在36个基层单位中实行股份制经营的3个,租赁经营的5个,剥离经营的2个,民有民营的1个,一厂多制的15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年产木材仅2.5万立方米,人口15400人(其中职工5120人),亏损额高达859.1万元的八面通林业局,自1992年以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减亏,提前一年半实现扭亏为盈。四是经济亏损和资金紧张的林业局、厂普遍推行了“以场自立、以户自立”,解决了部分工资、办公经费等。全系统实行以场自立基层达到1200多个,以户自立约10万户。五是推进林木生产商品化改革。按林业部要求,已有20个林业局完成了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为从根本上增加林产工业发展后劲,坚持把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继续实施营林六大工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场所址6000万株丰产树、改培速生丰产林、天然幼壮林优化抚育、防火林带网和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工程),丰产林累计达197.6万亩,场所址周围营造速生丰产林3016万株,并有263个林场(所)提前达标,抚育天然幼壮林152万亩。加强以采伐管理为核心的森林资源消耗控制及伐区作业质量管理。深入开展了森林资源审计和木材生产、木材运输、木材销售“三总量”大检查。加强了林政管理。对森工林区内外部的木材加工厂(点)进行清理整顿,控制无证经营加工木材,按规定严格签发木材运输证,认真查处了一批乱砍滥伐案件。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林业局(厂)建设立局、立厂项目,产值超3000万元的林业局20个,占50%;产值超百万元的林场245个,占43.2%。多种经营基地已达1037处,从业人员28万人,转移劳力2.6万人,实现产值12.6亿元,成为森工的重要产业,在缓解企业经济危困中发挥了作用。
    狠抓了以扭亏增盈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工作,所有企业都建立了扭亏增盈指标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奖罚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把扭亏任务落实到科室、车间、林场和每个职工,做到了人人肩上扛指标。
    认真开展科技进步和教育工作。全系统科技进步因素占总产值的比重基本达到20%,重点推广科技成果178项,创经济效益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有3项成果被林业部确定为林业部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参加,94年林业部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获金奖1项、银奖2项、优良产品奖1项;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评选出国家级、部级、总局级优秀QC小组57个。
    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针,加强了森工林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文选》,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林区干部群众。全系统共举办长短期培训班30余期,培训理论骨干和中层干部1.2万多人。使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张树森 王文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