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全省地方石油化工系统工业产值完成43.24亿元,比上年增长7.5%,超过计划1.5个百分点;预算内企业实现利税4.57亿元,增长7.5%,超过计划指标;完成省级新产品开发68项,新创产值1.35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78.9%和1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为计划的130%,增长35%;有15个项目竣工投产,为计划的150%;安全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连续四年保持“四消灭”:重大火灾、重大爆炸、多人伤亡和多人中毒、社会性灾害;死亡和重伤人数分别为与上年持平和下降50%,被化工部命名为1991~1993年度全国化工安全卫生先进单位;环保治理继续好转,1994年被省命名为工业污染防治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又上新台阶,省厅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全行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了企业改革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在217户口内企业中,进行各种形式产权制度改革的有98户,占总数的41.95%;1994年当年改制的企业53户,占改制企业总数的54.1%;36户大中企业中改制的有23户,占63.8%;改制企业的职工共8.3万人,占行业职工总数的76.9%。在98户改制企业中,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有30户,占30.6%;三资企业20户,占20.4%;企业集团3户,占3.1%;剥离经营23户,占23.5%;租赁经营9户,占9.18%;被兼并企业6户,占6.1%;破产企业4户,占4.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股份制企业总股本为57016万股,其中国家股32940万股,占57.8%;企业法人股10786万股,占18.9%;个人股13290万股,占23.3%。“三资”企业总投资为59312万元,其中国家资本32100万元,占54.1%;企业资本1534万元,占2.59%;外资25669万元,占43.3%。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有新发展。在94年国际化工展中,我省对外签约4400万美元,内贸合同3.1亿元人民币,内外贸成果居全国第8位,获得了组织、设计和成果三块奖牌;已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公司和企业5户,有出口产品的企业21户,1994年出口创汇额达2400万美元,比上年提高20.7%。
    坚持加快发展的方针,全系统连续五年保持了良性发展势头。1994年,全系统生产一直处于资金严重短缺、增支因素骤涨、原材料供应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广大干部职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产值的同步增长,连续五年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主要石化产品计划完成得比较好,原油加工、轮胎、化肥、草酸、烧碱、苯酐、增塑剂主产品等都超额或完成了生产计划。特别是农用化学品增长幅度较大,复混肥料完成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农药品种和产量逐月增长。为了保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各地市和企业紧紧抓住活化资金这一突出矛盾,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促销回款措施,实行严格责任制,对缓解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开始起步。“八五”期间,全省规划的22个县域化工项目基本全部建成投产,对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乡镇化工起点高,起步快。大庆联谊化工厂是个从零起步的乡镇企业,短短几年的功夫,1994年产值达到6010万元。黑龙江化工厂与所在乡镇共同联办了6个煤化工深加工项目,已有2个项目投产。
    科技进步在石化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1994年的石化新产品产值,已达到全年新增产值总量的64.3%,是近年投产、创产最多的一年,为保持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象纺织油剂、β-巯基乙醇、多烯脂肪酸等产品不仅填补了我省空白,而且开创了我省精细化工和医药化工的新领域,为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基础。
    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针对部分企业在改革中忽视、放松管理的状况,省石化厅专门下文部署在全行业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抓班子、增效益”的活动,并全面部署了化工部要求的在化工企业恢复“三创”的工作。哈尔滨石化集团在生产经营困难很大的情况下,毫不松懈企业管理工作,开展了基础管理工作百日竞赛活动,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销售收入、产销率、回款、利税总额等较上年大幅度提高,亏损大幅度下降。 (刘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