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全省电力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全省发电量完成38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其中部属企业(含退役机组)完成27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4%;全省供电量完成31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其中部属供电量完成2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6%,多供电量8.9亿千瓦时。供电煤耗完成391克/(千瓦·时),与计划持平,比上年降低2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5万吨;线损率完成4.78%,比计划降低0.14个百分点,比上年升高0.2个百分点。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0.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6%,比上年实际增加7.2%;投产220千伏输电线路217公里;投产变电容量21万千伏安。全年对东北电业管理局上缴电费实现结零;售电平均单价完成243.79元/千千瓦时,比上年提高9.98元/千千瓦时(含三峡基金、国家调整目录电价等因素);售热平均单价完成13.28元/吉焦,比上年提高1.21元/吉焦;全年按可比口径实现内部利润1.6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9.8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28.9%。全年多种经营总收入20.7亿元,比计划增收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利润5500万元,比计划增长10%。
    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生产要素配置体系建立和股份制试点工作。全战线减人增效工作稳中有进,开始转向规范主业和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省电力工业局机关在机构和用人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行了职能部门建制改革,副处级以上干部及部分缺员首次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全系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体系开始启动。省电力物资局牵头开办了产品销售市场,首批20家企业共18种“优先”产品入市交易。多种经营管理局牵头主办了信息市场。各施工企业加快了走向市场的步伐。省火电一公司承揽了省外、系统外的8个基建和生产检修项目,在竞争中有了新的发展。省火电三公司在深圳南山和山东福山工程中中标。省火电四公司打入了海南筑路市场。哈尔滨电力设备总厂根据市场变化,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生产调节阀,填补了国内电力企业生产调节阀的空白。
    在“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工作中实施标本兼治,突出抓设备治理和安全管理的整章建制,保证了电力生产的稳定发展。全局21个发供电企业除北安发电厂因煤耗高不具备达标条件外,其它单位分别获得部级达标和网局级达标单位。发供电企业加大对设备改造的投入,突出解决了电网卡脖子、老旧变电所增容升压改造等问题。继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佳木斯第二发电厂之后,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哈尔滨热电厂、哈尔滨发电厂、双鸭山发电厂、牡丹江水电总厂、鸡西电业局、绥化电业局、大庆电业局和哈尔滨电业局均达到了无泄漏标准。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和牡丹江第二发电厂被评为东北电管局无泄漏电厂,全局7个变电所被评为网局无泄漏变电所。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全国一流火电厂标准。
    基建战线面对资金短缺、工程任务紧缩的严峻形势,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和队伍稳定。国家重点工程莲花水电站于1994年10月如期实现了大江截流;新华发电厂3、4号炉油改煤工程按期投产,并达到100%满负荷出力;东帮500干伏输变电工程和哈沈两个500千伏输电线路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和评估。
    科技、教育坚持为电力生产、建设、经营服务的方向,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全年完成科技开发、技术攻关、成果推广项目197项。1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政府和东北电管局科技进步奖。15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技术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价值的哈尔滨电业局平房供电局电力销售全过程微机网络管理系统通过了验收鉴定。有上百项科技成果参展于系统内外各种交易会。
    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三为”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根据省委批准农电干部以行业管理为主的决定,在农电系统完成了9个地(市)农电局党组组建和65个县(市)局农电干部转为直接管理的工作。并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在深化电力为农业生产、为农村经济、为农民生活服务的过程中,实施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省电力工业局筹措300万元支援14个贫困县,解决了123个无电村屯的用电。全省实现了乡乡通电。按照开辟“第二战场”要求,对乡企用电实行了“五优先”原则,有力地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全年农用电量完成8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9%。通过实施《农村电价管理办法》,全省已有93.5%的农村电价达到合理水平,为农民减轻负担300多万元。全局为希望工程捐款22.6万元。 (李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