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气候评价

1994年全省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降水,日照偏多,气温、降水等要素均出现历史极值。全省年平均气温2.2℃,比历年偏高0.8℃。冬季出现奇寒天气,1月5-12日,各地日最低气温均在-30℃以下,为历史同期少有。入春后,除5月中旬出现低温时段外,气温持续偏高,6-8月全省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1.5℃,9-10月全省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1.7℃,夏秋季多次出现连续高温天气,升温强度大,为建国以来罕见。全省年平均降水量641.5毫米,是建国以来降水最多的年份。松花江中下游降水量在750-890毫米,其它地区在400-600毫米,20个县市年降水量超过极值,其中鹤岗、依兰、方正、延寿年降水量接近1000毫米。全省平均日照时数2438.3小时,比历年少150小时。生长季全省≥10℃积温平均为2791℃,比历年同期多256℃。无霜期120-150天,平均比历年多14.7天,热量充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3月下旬起,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毫米以内,4月下旬西部地区旱象抬头,部分地块出现干土层。6月上旬持续高温少雨,至6月21日,全省38个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象,干旱面积2000多万亩,影响了作物生长。5月16-18日,全省出现强降温天气,南部地区部分甜菜、玉米受霜冻。6月21日起,全省突发性大雨、暴雨频繁,6月24日至8月16日,全省共出现10次强降雨过程,79个市县降暴雨,其中18个县市次降大暴雨,为历史罕见。7月5月22时30分至次日8时,哈尔滨市降雨量达123.5毫米,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7月12-14日,全省从西到东有78个市县降雨,大暴雨集中在松花江干流以南的狭长区域。7月13日,阿城、木兰、通河、方正、延寿县(市)降水量为年一日最大降水量极值。这场暴雨,使全省26个市县受灾,房屋进水,农田被淹,冲毁水利工程、桥涵4000余处,冲断11条铁路线和55段县级以上公路,6列客车被洪水围阻。9月上旬及10月上中旬出现的频繁的降水过程,造成三江平原及东南部地区秋涝严重,部分地区出现多年不见的“埋汰秋”,影响秋收。全省共有38个市县次降雹,多集中在春末,有的市县连续2-3天出现降雹天气,牡丹江、伊春、哈尔滨市区和饶河、北安市(县)一日内出现2-3次降雹,均为历史少见。1994年全省大部分地区为丰收型气候,水热资源充足,秋霜特晚,短时洪涝和局地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李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