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1994年是全省文化工作稳定发展的一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深化文艺体制改革,狠抓文艺精品创作,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等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艺体制改革从认识到实践逐步深化。1994年是《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方案》全面实施的一年。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企业单位,根据《改革方案》的精神,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很多单位按照“四定”的要求,精减了机构。省直20个企事业单位原有中层机构226个,现精减为119个,减掉97个。并明确岗位任务,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
    艺术创作和演出有新的突破。1994年各级文化部门都把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当作文化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始终摆到重要位置,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弘扬主旋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认真组织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活动,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格调高雅的优秀剧目,在参加国内外一些重大演出和评比中都取得突出成绩:省龙江剧院创作演出的龙江剧《木兰传奇》、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音乐剧《鹰》分别获第五届全国“文华”大奖。牡丹江评剧团创作演出的《毛泽东在1960》获纪念成兆才诞辰120周年暨全国评剧交流演出剧目一等奖。省龙江剧院白淑贤获二度“梅花奖”,哈尔滨市歌剧院胡乃军,牡丹江市话剧团丁华分别获第六届“白玉兰”奖。鸡西市戏剧工作室杨宝琛创作的剧本《北京往北是北大荒》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省杂技团演出的《空中体操》获第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铜奖。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创作演出的相声《傻冒》、故事《二丫》,大庆市群众艺术馆创作演出的男声独唱《钻塔颂》分别荣获第四届全国“群星奖”金奖;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馆创作演出的女声独唱《狩猎哥哥回来了》、哈尔滨市道外文化馆创作演出的舞蹈《丰收乐》分别获第四届全国“群星奖”银奖。省农场总局工会创作演出的小品《生日》、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创作演出的女声独唱《银雨金风》分别获第四届全国“群星奖”铜奖。富裕县龙江剧团创作演出的二人转《假戏真情》、省龙江剧院演出的龙江剧小戏《黄爱玉上坟>、二人转《争祖宗》,绥化市文工团创作演出的拉场戏《闹洞房》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地方戏观摩演出剧目一等奖。饶河县四排乡文化站尤连仲制作的“桦皮盒”、同江市街津口乡文化站孙有财制作的“鱼骨工艺品”分别获“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
    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向高水平方向发展。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不断跃上新的档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迅速发展。各地融经济贸易、旅游观光予一体的节日文化别具特色,已经逐渐成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传统节日,如哈尔滨冰雪电影艺术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齐齐哈尔观鹤节、牡丹江镜泊湖金秋节、佳木斯三江国际旅游节、大庆石油文化节、伊春森林节等。
    基层文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文化先进县建设、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和“蒲公英计划”这些文化部确立的“重点文化工程”在基层不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而且得到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4年全国文化先进县评比命名活动中,木兰县、讷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至此已有4个县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行列。12个县(市)7个农场和伊春市的一个区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先进县(场、区)。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不断加强。1994年,是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的清理整顿年。各地文化部门与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紧密配合,对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清理,并取得显著成果。仅在7、8月份的集中清理整顿中,全省共检查经营场所12600余家;收缴、封存非法音像制品161395盘,收缴非法书刊45287册,取缔、查封文化经营场所1000余家,限期、停业整顿209家,清理“三陪”人员1028人;罚款金额达21.3万余元。 (赵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