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 述

一年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宣传贯彻省人大八届八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二是考核命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标兵)、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标兵)、文明县镇建设先进县(标兵)、文明村建设先进县(标兵),以及为纪念我省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开展10周年评选的最佳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先进个人;三是与省畜牧局配合,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了庆安县站村共建文明村的经验,推动了农村致富奔小康,加速了文明村建设;四是向国家推荐了我省军警民共建的先进典型,有五个共建对子受到中宣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表彰;五是在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中,突出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省委提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开展了以迎接亚冬会为主题的“亚冬杯”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六是加强了对《文明向导》杂志工作的领导,发挥其舆论宣传和指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作用。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来看,争创文明单位的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994年评为最佳文明单位标兵的16个单位,其中属于工商企业经济实体部门11个,他们都是用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实现两个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典型。如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一采油厂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9,年创产值41.6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0.7万元。黑龙江省涤纶厂、浩良河化肥厂、一面坡啤酒厂、牡丹江百货大楼等,都是在同行业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利税比较突出的佼佼者。1994年拟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的有400多个单位,其中除机关事业单位以外,都是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和经济实体部门。他们有的是扭亏增盈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开辟第二战场,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先进单位;有的是坚持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重振企业雄风的利税大户。这些单位的共同体会是,只有抓好职工的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的两个素质,才能促进企业增产增效,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推动了农村发家致富奔小康。农村由于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特别是推广庆安实行站村共建养猪一条街活动,把建文明村改善村容村貌和发家致富奔小康活动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到9月末,全省小康型养畜户已达28.9万户,养殖一条街已达7362条,生猪存栏比上年增长14%。多数养猪户一年出栏两茬猪,年均收入可达5000—6000元,五口之家人均收入仅养猪一项就达千元。开展站村共建的村屯,在环境面貌、生活方式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由于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深入开展“三文明”、“四提倡四反对”和学雷锋、学苏宁等活动,特别是开展“亚冬杯”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许多“窗口”服务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哈尔滨铁路局在系统内开展了“塑造铁路职工形象”的活动,从每一个员工做起,树形象找差距,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服务水平。哈尔滨火车站开展旅客评站活动,在站内设11个评站点,主要领导亲自听取旅客意见,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还给奖金,“高价买批评”,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省邮电管理局在全系统开展了优质服务“明星赛”,用优质服务缓解由于供求之间的矛盾而造成群众的不满情绪,得到群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我省涌现出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徐俊德老人和舍已救人的好少年刘国臣,以及爱国、爱厂、爱民、爱岗,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于明祥,勇斗歹徒的模范王艳春等,他们的事迹和行为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是新时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典范。
    4.促进了军民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年初,以向国家推荐共建先进典型为动力,把共建活动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全省有五个对子受到国家表彰,他们是省军区边防八团和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驻军206团和佳木斯向阳区,204团和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武警一支队和哈三中,总后嫩江基地和嫩江县。在这些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军地双方共建热情更加高涨,全省10050个共建对子,多数都做到了活动经常,形式多样,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军队同中小学的共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佳木斯市把驻军206团的团史馆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少年军校、少年警校、军地团校的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越办越好。有些共建对子通过共建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和农村共建的部队,他们积极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知识,热心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密切了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关系。
    从全省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看,有三个明显特点:1.有较强的以法创建文明单位的意识。我省《条例》公布以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创建文明单位的认识更加明确,一致认为过去创建是自发的活动,现在是以法创建,创不创建是执不执法的大问题。所以,创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创建。过去往往是领导号召,下面创建。现在是领导从自身做起,带头参与创建活动。省级五大班子之一的省纪委机关,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中,纪委常委全体领导都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亲自参加委内的各项创建活动,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大家开展创建活动,使纪委机关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多项工作受到中纪委和省委的表扬。省畜牧局、石化厅、省建行等单位用厅局机关带动直属单位,用直属单位促整个战线,形成全系统积极创建文明单位的可喜局面。3.文明单位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文明单位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代表一个单位整体形象的最高荣誉。特别是省级文明单位,由于是省委、省政府命名发牌,人们都把评为文明单位看成是省委和省政府对一个单位和部门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文明单位确实发挥了表率作用,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一条战线,一个地方的典范。如一面坡啤酒厂、佳木斯一中、哈尔滨排水处、东莱派出所等等。人们都把这些单位看成是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
    一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用物质文明代替精神文明等错误认识,因而使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二是缺乏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机制,因而,有些单位还存在把“两手抓”变成“两人抓”,没有形成合力;三是年初确定的“亚冬杯”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开展得不平衡,检查指导不力,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以解决。 (刘俊杰)